我们或许需要先了解:“讨好型人格”是如何来的。
【1】当父母控制欲过强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讨好型的孩子”。
在这种专制型的家庭里,一旦孩子违背父母的需求或要求,就会被指责、批评、被打骂。因此,孩子觉得自己必须“讨好父母”才会有好日子过,久而久之,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2】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那孩子也有可能“被教育”和“习得”讨好模式。

在这类家庭中,孩子经常被父母要求“去牺牲自己的需求,去满足别人家的孩子、照顾别人家父母的脸色”,因此孩子经常从小就是自我委屈和自我牺牲中成长的。从小就用"讨好"来换取对父母、别人的满意和好评;慢慢地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因此,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养方式,去看看自己的家庭、父母在自己成长中的影响,这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觉察和改变。
一 :讨好人格是审时度势
其实我们面对的他人,分为两种:我们想讨好的人,我们不想讨好的人。
而这两种人的差异就是:不安全的人,安全的人。
不在于这个人的外在是否强大。而在于讨好型人格的潜意识会自动评估:
这个人是否对我有威胁,我是否能绝对控制得住这个威胁。
举个例子,如果我是讨好人格。如果我感觉到威胁且对威胁是失控的人,潜意识就会让我进入讨好模式。如果我感觉到没有威胁或威胁是可控的人,我就会进入指责模式。如果我自身此刻也充满了能量,我才能进入爱的模式。
这就是人的生来的本能,民间的说法叫欺软怕硬。
所以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你在面对朋友的时候,朋友对你有要求或者不开心了,你就感受到了威胁。这个威胁就是:
他不开心了,可能会对我有意见,会骂我说我。
我不满足他,他可能会不喜欢我了,会离开我。
他如果因为我而受伤了,就代表我是个坏人了。
这些结果我如果无法承受,我就要避免。怎么避免呢?就是避免他不开心,避免他失望。这样我就可以体验到安全和被爱的可能了。
安全才是人的第一本能。这是活下来的首要动力。
但是如果你对这些结果是可以承受的呢?
你并不在乎他怎么看你,你并不在乎他是否离开你,并不在乎他是否不喜欢你,并不在乎他对你做什么,并不在乎在他面前你是个坏人,你是真的真的不在乎。
或者你非常非常相信一个人不会离开你,即使他不开心也没有力量惩罚你,你也不是很在意他们受伤。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拒绝是件很容易的事了,你会一点都不讨好他们。在他们面前,你就可以较少的顾及他们的需求,更多的顾及自己的需求了。
每个人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在不同场景中不自觉地使用“自己觉得安全”的各种方式。
比如,有人到了一个让自己觉得不那么安全的环境,可能用“强势”或”凶悍“来挡在前面来保护自己;
也有人通过“指责他人”来使自己不受到伤害;
或也有很多人会通过“讨好别人”或是“故意迎合对方”来期待赢得别人的喜欢和亲近。
这一切方式都没有对错;这是每一个人应对不同环境的“自动化反应模式”,是带有各自成长中留下的印记的。
因此,或许我们可以先尝试着接受自己,同时也接受自己的那些“讨好背后的想要”。
二:别人对你失望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别人不开心、失望、有脾气,真的那么可怕吗?
是的。
两个原因:
你的潜意识会放大别人的不开心的威胁力。
这是从你早年就带来的,你的爸爸或妈妈不开心、失望的时候,你就是会遭殃,就是会被惩罚。这时候你会形成条件反射,每当遇到别人不开心、失望的时候,本能性的恐惧。你太需要安全了。
讨好其实就是我要为别人的不开心负责。
别人不开心、失望的时候,的确会在心理上决定远离你一点。虽然这段关系不会断裂,但那一刻你们的确远了点。你无法承受关系再变远一点点,你就无法接受别人的不开心了。你太需要爱了。
讨好其实就是我要为我们关系的稳固负责。
他们掌握了你的软肋,有惩罚你的能力。你太害怕了,因此你要讨好,以获得安全和爱。
至于那些没有能力惩罚你的,你就可以大胆去索取了。
这就是欺软怕硬的本能。这个本能是为了让更好的活下去,所以不必责怪自己。
重要的是,睁开眼看看,其实你长大了,你安全了。别人可以为自己的不开心负责了,不需要你再负责了。你也不是那个一定需要别人喜欢你才能活下来的小孩了,你可以承受没人爱的后果了。
三:那自己可以做一些什么,以让自己可以好受一点呢?
【1】去“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渴望、自己的意愿!
亲爱的,你好像把“自己”丢了很久了!
你有多久没有“看到”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了?你有多久没有“做自己”了?
【2】去做,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讨好型的人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他们期望依赖强者,会无意识地逃避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才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既然你现在觉得还是蛮痛苦的,那还不如直面责任和挑战,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建立边界
在“做”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很多困扰,其中比较频繁的一点,有可能是因为“边界不清”引起的。
比如,去过多的完成了别人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或者多度承诺等等。
因此,【确认自己的边界和底线,看上去是重要的!】
去区分什么是"别人的责任",什么是"我的责任";不必为了愉悦他人而委屈自己,你完全有能量捍卫自己的观点和利益!
【4】请了解到:你的“讨好”,并不会等价来别人的喜欢、尊重、接纳和爱
在之前,讨好者有一个核心信念,那就是:“我必须为他人做一些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我什么都不做,是没有人会接纳喜欢我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子的。
【人们靠自己的智慧、能力、爱和包容等精神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敬爱;因此,或许,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学识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
关于需求
通常来说,男人最需要的是信任、接纳、欣赏、崇拜、认可和鼓励,而女人最需要的是关爱、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全感。
男人同样需要关爱、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全感。我们在这里说的“最需要的爱”,意思就是说男人和女人这六种爱的需要在他们各自心里占据首要地位,必须先满足了它们,才能去满足其他需要,接受和欣赏其他爱的方式。
男人必须首先得到自己最需要的六种爱,然后才能接受和欣赏女人需要的关爱、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全感;女人也同样需要信任、接纳、欣赏、崇拜、认可和鼓励,但在得到自己最需要的六种爱之前,她无法真正欣赏和重视这些爱。
爱情就是一个互相满足需求的过程,当男人得到了满足,相应的会给女人做出反馈:而女人得到了满足后,会加倍的奉还给男人她全部的爱。
在爱中,重要的不是你给予的数量,而是你给予的质量。
只有从对方的需要出发,对症下药给予对方需要的爱,我们的感情才能渐入佳境,最终自头借老。
女人最需要的是关爱、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全感;
男人最需要的是信任、接纳、欣赏、崇拜、认可和鼓励。
关于掌握主动权
因为被动,选择面少,就会越害怕失去,越害怕失去,越会无底线付出,结果自己的地位,就让自己付出没了。因为被动,害怕自己主动之后,而受到伤害,往往就把自己放在观察者的角色里。
当自己把自己都当成了局外人,而不是和你们这段关系有关系的人,那么最终也会被对方认为你就是个局外人,就会被分手。所以又回到了我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的循环,没有底气输,因为输不起。
我说过,掌握关系的主动权绝对不是为了掌控对方,没有人能掌控别人,而是通过你敢于失去对方的底气,掌控了自己决定,通过这些从而间接的影响对方的决定,这才是掌握关系主动权的真正核心秘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