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情是两个人的世界,婚姻是两大家人的冲突管理
婚姻与爱情最本质的区别,是爱情只有彼此,婚姻是两个大家庭的社会关系。男人和女人都要扮演好角色,与对方的家人相处时要给予一定的包容与谅解。婆媳关系、姑嫂关系是从古至今的热议话题,当一个女人同时要面对这两种具有压力的关系时,该如何去做呢?
刘女士与张先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留在省城工作。长达七年的恋爱使他们有良好的感情基础,但第一次拜见双方家长时,不同的出生环境使他俩觉察到了隐隐不适。张先生来自偏于农村,刘女士来自小县城,两人老家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准岳母一副高高在上地说教,提醒她们是“城里人”有优越感,准婆婆热心快肠,把刘女士当“自己人”,啥事指使她来干,以显示对她的信任。
她嫌干农活脏,不愿意动手,张先生嘱咐“在家就呆三天,演戏也要演过去。”没办法刘女士表现出一副勤劳贤惠的样子深得婆家的喜欢。临走时张先生给了她五千元钱,让她交给长期不上班的小姑子当零花钱,这是什么道理,第一次过门应该由男方父母给未来儿媳红包,怎么变成了儿媳给小姑子红包,再说了,我们的收入有限,房贷压力很大,能不能少给点?

张先生嘘地要她不要作声,他能留在省城找到体面工作是家族的骄傲,村里不知有多少同龄人做不到,这5000元是面子,村里人一定会刮目相看,父母脸上也会有光。这是打肿脸充胖子啊!接下来几个月又得节衣缩食了。张先生的父母不知道他俩的实际收入是多少,有多少外债,从他俩每次回来的穿着、买的礼物、交上来塞满钱的信封来看,应该过得很不错,尤其是这个细皮嫩肉的儿媳,听说挺能干,是一家公司的领导,收入比儿子高,她有个姐姐嫁得很好,应该会长期来贴补,大的孩子帮小的孩子天经地义嘛,另她父母的退休金都会留给她吧,小的孩子在家里受宠是应该的。张先生一家和亲戚们为家里增加了一位能依靠的人乐不思蜀,决定等他们办了喜事,就去城里坐坐。
城里有人,并且随时能去住,在张先生的村里是荣耀。他们刚结婚不久,婆婆把农活交给公公,就去城市向村里人显示享福了,村里人羡慕至极,因为听话的媳妇并不多,他们耳闻目睹和公婆剑拔弩张一分钟都无法相处的儿媳太多,儿子读了大学就是好,娶的儿媳也是大学生,有素质啊。
二、婆媳首次交战,媳妇该忍让吗?
农村人面子为大,婆婆憧憬着他俩能带来更多荣耀,比如多生几个儿子。她一进门就摆出农村婆婆训诫晚辈的口气,一再强调生儿子的好处,刘女士听着很不舒服,生男生女是我决定的吗?如果我生女儿,你岂不是要拿我当罪人?家里空间不大,只适合一家三口居住,婆婆觉得憋得慌,对他俩发起了脾气:房子这么小,我和你爸老了住哪?你们是不是存心没准备养老啊?说罢上纲上线盘坐在凳子在,边拍大腿边哭。
刘女士傻了眼,结婚没要彩礼,买房没让公婆操心,全部是他俩积攒、娘家资助才有了个落脚的地方,婆婆不但不感激反而觉得房子太小,那你拿钱出来买啊,反正我俩没本事买不起,我娘家的钱也不多也倒贴不起!两个人争执了几句,张先生回来了,把妻子拉到一边,再次告诫道:“咱妈只是来小住几天,你何必让我颜面扫地!”说罢定出规则,把老家那套男尊女卑、媳妇在家地位最低的规矩强调了一遍,孝顺母亲保护她的自尊心一直是他的心愿,希望刘女士不要和一个老人争对错。
她该妥协吗?稍懂常识的人都会认为这不妥,但张先生恳求的样子,不禁令她动容,建一个家庭不容易,老人观点顽固改变不了,爱一个人就该接受他的缺点,爱他的家人,我就马虎一点算了。婆婆看到刘女士的转变,满意了,儿子有出息,把媳妇管得服服帖帖,安全感也来了。回去后她向村里人夸赞儿媳百里挑一,更赞叹儿子是个有本事的男人。
不久张女士怀孕了,婆婆来照顾她,带来了一大堆家什,家里能放杂物的地方都晒满了。刘女士爱整洁,发起牢骚,张先生劝道:“忍忍吧,生了孩子就好了。”千等万等十月怀胎结束,儿子呱呱坠地,婆婆欢天喜地,老伴和女儿也很开心,她用一个电话就把他们都接来了。这下家里热闹了,一大家人都等着张先生不多的工资养着,运行起来相当吃力。
人多矛盾多,刘女士盼望的清净日子已完全不可能实现,她和丈夫默契的恩爱行为也不再重现。在公婆小姑子眼里,男人就该对女人发号施令,她的钱、行为、语言都应受到他的管束。小姑子没有工作,在农村女人不工作天经地义,她对刘女士意见颇多:你工作图清闲,让我妈帮你带娃?你应尽快辞职回来分担家务。
三、无底线退让,形成压迫关系,你的善意没人买单
没有上过班的人哪知上班的心酸?客户的挑剔、老板的严苛、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刘女士聪明勤奋才能保住饭碗,小姑子不认可反倒理直气壮斥责,她有没想过自己的衣食住行是谁在提供?只要父母和刘女士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马上跳出来帮父母增加气势,生怕父母受了委屈。刘女士一个人面对三张嘴、三颗紧密相连的心,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张先生不希望妻子的矫情影响了大家庭的关系,她嫁给他就该接受事实,努力和他的家人相处好,用行动换取他们的认可和尊重。
刘女士和张先生的家人不能和睦相处,张先生认为这么多人都不能接受她,一定是她的问题,要她反省。除了精神压力还有经济问题,刘女士产假期间只剩基本工资,张先生的收入只够买奶粉和尿布,全家生活、每月固定房贷靠不多的积攒度日,张先生催她早点上班后者产假期间找点兼职做。他们为钱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日子再艰难,张先生也不敢告知父母实情,更不敢建议妹妹去找份工作。他多么希望他们把他当做依靠,妻子刘女士能在背后鼎力支持。刘女士默默承受,不敢告知娘家人,怕她们为自己不平,搅乱了“安宁”。
刘女士本着结婚就要爱对方的家人的初心一再退让,殊不知付出和容忍需要坚守底线!第一次妥协,他们赢了,还会尝试试探她的底线,再进攻第二次,如果结果仍然是没有遭到反抗,就会大胆地挑战第三次、第四次,没有终止。等这种压迫关系被公认为“正常合理”,再想反抗就像割除毒瘤,对方感到受到了入侵,自己也会耗尽元气受到重创。
四、凡事保留底线,该发脾气的时候不要压抑
爱一个人如何做到对他的家人,爱中有原则又不伤和气呢?
第一,要告知双方父母的夫妻的实际收入,不能让他们产生子女无所不能,可以高傲自大的想法;
第二,不要让已经成年但处于无工作状态的小姑、小叔子住在家里,他们没有与社会产生联系,不懂处理人际关系,也体会不到小夫妻工作的辛苦,与你的许多观点是相悖会进行斗争的;
第三,与公婆同住,从一开始就要定好规矩,入乡随俗,既然他们来到了城市,就不能把农村的落后思想强行在小家庭推行,该发脾气时不要受道德约束压抑;
第四,夫妻应掌握家庭主动权,不能让大权旁落。对提不合理的要求老人、拥有相异价值观的兄弟姐妹,不该牺牲夫妻感对他们进行情绪抚慰和亲密容纳;
第五,姻亲关系不同于血浓于水的亲情,无法做到无限制的包容与亲密无间,保持适当距离才能维护表面的友好,至于能否深入交往彼此认同,随缘分别强求;
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家人?有原则的爱,才能促进夫妻关系。受压迫的一方如果因一时心软,退到被打压的地位,就会助长对方的胆量,变本加厉做出更荒唐的行为。家是舒展身心的地方,是小夫妻相互依赖和取暖的地方,不是亲人寻求存在感、伸展他们思想求得舒适的地方。与亲人的感情再好,一旦结了婚就要划清界限,给他们的爱不能以牺牲小家庭为代价。
愿你会妥善处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婚姻不是孤岛,人人都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只有互不侵犯、互相帮助的关系才是家庭兴旺的前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