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心说是谁提出的

日心说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他推翻了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日心说是谁提出来的?

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公元前310年—公元前230年)。他认为行星以太阳为中心沿圆轨道运转,地球每年绕日运行一周,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轴上自转一周。最外面是恒星。恒星和太阳都是固定不动的。这种理论的细节因其基本思想远远超越了人们的直观经验和常识,故而没有流传下来。

日心说的发展

16世纪上半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宇宙是简单的、和谐的信念为指导,在天文观测资料和数学计算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了日心说。但在他的理论中太阳不是正好位于行星圆轨道的中心,而是偏离圆心。由于在他的日心体系中太阳静止不动,因而这个学说也被称为日静说。

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后来被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所完善。他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正确地描述了太阳的焦点位置和行星的椭圆轨道、变速运动,同时表述了太阳的自转运动。这个理论后来成为太阳系的结构理论。

日心说是谁提出来的?

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别有真相。

其实,哥白尼曾经在他的巨著《天体运行轨道》中提起过太阳是宇宙中心这一观点来自于古希腊的一位天文学家,后来为了显示自己的“日心说”的独创性,他删掉了那一段文字,可是,但是俗话说“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事情最终还是被人发现了。

日心说的提出:

哥白尼虽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人,但他对日心说的最终确立和近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绝对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他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巨著的《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达到了惊人的的精确度。

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版权声明
日心说是谁提出的”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对“日心说是谁提出的”一文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