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第1~6位数字为地址码,每两组数字为一组依次代表所在省份、城市、区县的代码;第7~14位数字为出生日期码,表示出生年、月、日;第15~17为数字为顺序码,是对同一区域内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其中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
身份证号码是怎么编排的
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则如下:
(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也有的说是个人信息码,一般是随计算机的随机产生。
居民身份证号码,正确、正式的称谓应该是“公民身份号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是国家法定的证明公民个人身份的有效证件。
18位身份证标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中做了明确的规定。
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为GB11643-1989《社会保障号码》的修订版,其中指出将原标准名称“社会保障号码”更名为“公民身份号码”,另外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1643-1989。
身份证号码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新的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的,它们分别表示:
(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也有的说是个人信息码,一般是随计算机的随机产生, 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1、地址码
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
出生日期码
2、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年、月、日代码之间不用分隔符。
3、顺序码
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4、校验码
根据前面十七位数字码,按照ISO 7064:1983.MOD 11-2校验码计算出来的检验码。
身份证号码是怎么组成的
组成见下面:
1-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5-6位县、县级市、区代码;7-14位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其中17位男为单数,女为双数;18位为校验码,0-9和X。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