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什么

新春:新春是春节的俗称之一,新春顾名思义新的春天,又有初春和早春之意,新岁:在我国传统里,“岁”又有“年”之意,即“新岁”是“新年”的意思,大年:俗话说“百节年最大”,因为是最大的节日,故有了“大年”之称。

春节俗称是什么呢?

春节俗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 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 日”、“元首”、“岁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节日来源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 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又叫什么,俗称什么?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俗称年,既是具体节日的指称,即正月初一,也是一个时段的指称,即春节期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习惯,春节期间是从腊月初开始,直到来年正月底才结束。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规模最大的节日。春节里的很多习俗都源于古老的神话。

春节始于季冬之月,俗称腊月。腊月源于秦汉时期的年终大祭——腊。腊者,猎也,即田猎获取禽兽,以祭祀先祖。亦曰:腊者,接也,即新旧交接,故要大祭报功酬神。随着岁月的流逝,“腊祭”逐渐分化成了腊月中的三个主要节日:腊八、祭灶、除夕。

腊八,也称腊八节,时间为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要进行祭神祭祖、驱疫辟邪、喝腊八粥等民俗活动。腊八祭神祭祖是最隆重的年终祭祀,目的是酬谢、报答神祇及祖先魂灵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对生灵的关怀、庇佑和赐福。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岁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节日,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维系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
春节俗称什么”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

对“春节俗称什么”一文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