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隋朝的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大运河的开通,自此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8个省市。
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修的
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是隋朝的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称霸中原,方便行军和粮草运输,开始命人修建运河,因此将吴王夫差誉为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之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为促进水运发展,又开凿了大量运河,直至隋朝时期,将若干自然河和运河连接起来。唐宋元明清时期则是在原有的运河基础上开凿和整理,然清后期和中华民国时期战事四起,虽曾几度倡议治理运河,但因战乱而未付诸实施。直至1953年才开始对大运河实施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大运河在南水北调工程中起了重大作用。隋炀帝的简介隋炀帝杨广,本名杨英,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此后历代均以科举而选拔人才,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朝大运河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代取代。
京杭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修的
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修建的。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水系特征: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区)、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