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民国最牛老爸,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成才!
说起梁启超,我们第一印象肯定是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这是初中课本的内容,也是大多数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其次比较熟悉的就是名人轶事了,比如梁启超被割错右肾事件,这在电影《邪不压正》中也有体现,体育爱好者比较熟悉的还有马布里撞脸事件。
以上这些并不是梁启超的全部,他所做的远比我们想象的伟大,他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百科全书式人物.
同时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在他的教育下,九个孩子个个成才,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
个人履历
1873年,梁启超出生在广东新会的一个士绅家庭,自幼饱读诗书,12岁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还顺便娶走了主考官的妹妹,可谓少年得志。
1895年,22岁的梁启超与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东渡日本,开始流亡生活,期间鼓吹君主立宪。
1912年,结束14年流亡生涯回国,支持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但在袁世凯意图恢复帝制后又积极地参与到反袁斗争中。
1917年,在所拥戴的段祺瑞下台之后也退出政治舞台,专心从事教育与学术活动。
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终年56岁。
梁启超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思想启蒙,他翻译了大量著作,创办进步报刊,将大量新词汇、新思想引进中国,为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做了铺垫。
1900年,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又遭逢八国联军入侵。
在此之际,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慷慨激昂的文字鼓舞了无数少年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为团结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提升了国家民族凝聚力。
梁启超对新史学、目录学、图书馆学和中国传统思想皆有研究,他是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首,他演讲中引用《易经》的那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了清华大学校训。
他早年崇尚西学,晚年发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随后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梁启超一生都在选择,不断在否定自我,但在今天看来,他的绝大多数选择都是对的,他一生都在寻找使中国进步的方法,他是个伟大的爱国者,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虎父无犬子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孩子,各个学有所长,并且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可见梁启超出色的教育能力。
梁思顺(1893-1966):长女,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
梁思成(1901-1972):长子,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对于梁思成,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有他的妻子——林徽因,两人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一段佳话。
梁思永(1904-1954):次子,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 ,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梁思忠(1907-1932):三子,毕业于西点军校,参与淞沪抗战。
梁思庄(1908-1986):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梁思达(1912-2001):四子,经济学家,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
梁思懿(1914-1988):三女,著名社会活动家。
梁思宁(1916-2006):四女,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
梁思礼(1924-2016):五子,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与设计了东风导弹、长征系列火箭。
建国前夕,梁思礼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了阔别八年的祖国,开始了航天事业的建设,有人问梁思礼从父亲那儿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梁思礼的回答是:“爱国!”
梁启超对孩子们的教育理念,从他的家书中可见一斑。
1.谈责任
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1927年5月26日与孩子们书
我今日若还不理会政治,实在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
——1927年1月27日给孩子们书
2.谈学业
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1925年7月10日给孩子们书
庄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
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
你应该自己体察作主,用姐姐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但是新学期若已经选定生物学,当然也不好再变,只得勉强努力而已,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之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
——1927年8月致思庄书
3.谈事业
你们既已成学,组织新家庭,立刻须找职业,求自立,自是正办。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
——1928年4月26日致思成夫妇书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923年11月5日致思顺书
4.谈亲情
你们到温(哥华)那天,正是十五,一路上看着新月初升直到圆时,谅来在船上不知蹭了多少次“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了。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1925年5月9日致顺、成、永、庄书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感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1927年6月15日给孩子们书
梁启超对子女们学习、择业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但从不强迫命令。
对于孩子们,他不但是父亲,还是导师、朋友。孩子们坦诚地诉说困惑,梁启超均能逐个给以详尽的解答并予以鼓励。
他特别关注子女们人格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们,梁氏9个子女7个留学海外,皆学有所成,却无一例外都回到祖国,体现了爱国家风的良好传承。
梁启超,他的思想传统与现代交织,激进与稳健更替,他以非凡的智慧成为古老帝国革故鼎新的前锋勇士,引领一代风骚,以独树一帜的教育方式培养九个子女全部成才,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