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的特点是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芒种的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个时节适宜水稻播种。
24节气各自的特点?
24节气各自的特点如下:
春季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昼夜平分。
清明: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夏季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
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秋季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季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穿越我国,自西往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台),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小满和芒种区别 小满和芒种是什么季节
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太阳达黄经60°时即为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一到,就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这时候要注意为农田蓄水,为接下来的农作物耕种打下基础。
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太阳黄经达75°时即为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时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民间有“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意思是如果小满时节田里的水蓄不满,那么到了芒种时节谷类作物就无法播种,可见小满时节的降水量关系着芒种时节的播种。
二十四节气小满的特点
小满这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如下:
1、南方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2、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3、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4、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春(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巢(sao一声)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