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分别为俄罗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独立、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等15个国家。
苏联解体成了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解体历史背景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万人-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3]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十五个国家的名字分别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独立、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瓦解的事件。
当时的苏联最高统治者勃列日涅夫在执政后,大量提拔自己的亲信,苏联的统治阶层成了勃列日涅夫一帮人的特权阶层。在这种情况下贪污腐败之风非常严重,贿赂成风,社会风气败坏,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统治的时代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
扩展资料:
总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扭转这种经济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导致经济持续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引发了苏联的社会动荡。经济改革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这样削弱了共和国的领导地位,反对派崛起,社会动荡加剧。
在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也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到12月26日,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