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楼,塔楼,塔板结合,有什么区别,买房时应该怎么选?
一位朋友要买新房了,但是有一个让他十分疑惑的地方,就是建筑类型中的塔楼、板楼、塔板结合好几种,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小编就分别就这三种类型给大家讲讲:
一、定义
塔楼:主要是指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通俗地说,塔楼以电梯、楼梯为布局核心,上到楼层之后,向四面走可以直接进入户内。
一般是指高层建筑,平这种楼房的高度从12层以上到35层,超过35层是超高层,塔楼一般是一梯四户到一梯12户,简单描述就是看到建筑显“细长”。
板楼:板楼--是指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或电梯;住宅的每个单元用自己单独的楼梯、电梯。
板楼一般建筑层数不会超过12层,板楼的平面图上,长度明显大于宽度,板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走廊式的,各住户靠长走廊连在一起,第二种是单元式拼接,若干个单元连在一起就拼成一个板楼。
塔板结合:板塔结合是指一栋楼中有些户型有板楼的户型特点,有些户型有塔楼的户型特点。一般,板塔结合建筑表现为:一栋楼,两端是板楼户型,中间是塔楼户型。
二、优势劣势对比
板楼优势:
(1)南北通透:板楼多是正南北方向的朝向,进深在15米左右,南北通透,便于采光与通风,而且户型方正,平面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间尺度适宜,通常,由于板楼的面宽充裕,因而户型设计更容易出精品。
(2)均好性强:如今,一梯两户的小板楼非常受宠,因为整栋板楼中各套户型的优劣差距很小,均有若干套朝北的户型难于处理,此外,板楼由于住户不多,居家生活也比较清静。
(3)成本低廉:通常,板楼管理成本普遍较塔楼更加低廉,多层的板式住宅甚至可以不设电梯,不设变频供水系统,包括外墙粉刷在内的日常维护费用都要比塔楼便宜很多。
(4)空间利用率高:板楼户型使用率通常高达90%,塔楼户型的使用率通常仅为75%,因为塔楼内的电梯井、楼梯厅、变配电机房等都将作为“公摊面积”摊到每个业主头上。
同样是购买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板楼户型的使用面积往往高出塔楼住户至少10平方米。
板楼劣势:
(1)建筑密度低,房价高:板楼社区多属低层低密度,容积率较低,尽管居住舒适很强,但房价会高,特别是在城区内寸土寸金的地段,主流产品仍旧是塔楼,为数不多的板楼非工薪阶层能消费得起。
(2)户型格局不宜改造:板楼特别是砖混结构的板楼,户内多数墙体起承重作用,不可以变化,这一点不如塔楼的可改造性强。
塔楼优势:
(1)节约土地资源,房价较低: 由于塔楼社区的建筑密度较高,因而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降低每平方米的房价,让更多的人安居。
(2)空间结构灵活,宜于改造:塔楼多采用大框架结构,除少数承重梁之外,户内分隔墙基本都可以拆改,某些塔楼甚至可以将整层楼面打通,灵活分割户型。
(3)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高耸的塔楼由于采用了框架结构,现场浇筑楼板,因而其结构强度比板楼高,抗震性与安全性很好。
(4)居高望远,视野开阔:塔楼住户可尽览都市美景,相信低层板楼的住房是无法领略这一份心旷神怡的感受的。
塔楼劣势:
(1)均好性差,居住密度高:塔楼每层的住户多为6户以上,甚至高达12户,数百户人家挤在一栋大塔楼里,居住环境当然不如板楼优越。而且,塔楼每层都有部分住户的采光、通风、景观等条件比较落后,且不可改变。
(2)使用率不高,存在灰色空间:塔楼户型的使用率普遍低于板楼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户型内部的厨房、餐厅与洗手间往往不可直接采光、通风,这样的地方被称为"灰色空间"。
最后,板塔结合,是处在板楼和塔楼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产物,无论是空间利用率、性价比还是居住的舒适度都介于二者之间;
既可以大体上满足采光、通风和保温要求,又可以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对住户和开放来说,是一种博弈之后的平衡,也是如今最多人选择的类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