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的没有余数的话及时尾数为0,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申”。
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天干地支的算法
提起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的算法,另外,还有人想问最简单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天干地支的简便算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的算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1、天干地支的算法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简单易懂的年干支计算方法。
首先你得了解或者背过天干地支怎样推算天干地支。
计算现在任意的一个年份的天干地支
天干:年份减3,除以10,没有余数就是天干的***个,余数是1对应甲,是2对应乙,依次往后推
地支:年份减3,除以12,没有余数就是地支的***个,余数是1对应子,是2对应丑,依次往后推。—3=÷10=则天干为癸天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
—3=÷12=。。。。。。8则地支为未推算天干地支的方法。
因此年是癸未年—3=÷10=。。。。。。6则天干为己
—3=÷12=则地支为亥
因此年是己亥年
2、最简单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记住一个年分的天干地支,比如的天干地支为戊辰龙年我们要计算哪一年,天干十位十位往后推,地支十二位十二位往后推,因为天干为十位,地支为十二位。地支有小数点的怎么算。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掐指算命的108句口诀。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转换规则:适用于所有公历年号。天干地支计算法。
(1)根据万年历查看年干支,这是比较省事的方法。
(2)自然数序法求干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手指图。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每**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三十句算命词。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12的余数。天干地支速算。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年的干支?哪些日支能得好配偶。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年的年干=8-9+10=9=壬;天干地支求法。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年的干支为壬午。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
例:求公元年和年的干支?
年的年干=4-3=1=甲,年的年干=1-3+10=8=辛;
年的年支=0-3+12=9=申,年的年支=7-3=4=卯;天干地支算命法免费。
故公元年的干支为甲申,年的干支为辛卯。手指掐算的方法图解。
(3)整数序法求干支
天干按庚、辛、壬、癸、甲到癸的顺序为-3、-2、-1、0、1~10,
地支的顺序按申、酉、戌、亥、子到亥的顺序为-3、-2、-1、0、1~12。日干支计算公式。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掌上推算岁数干支法。
年支=10-N,N=年号/12的余数。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年的年干=8-9=-1=壬;天干地支算法题。
前22的年支=10-10=0=亥,前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年的干支为壬午。
公元后的算法:天干地支时间对照表。
年干=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从出生年份如何算天干地支。
年支=N-3,N=年号/12的余数。
例:求公元年和年的干支?出生时辰天干地支对照表。
年的年干=4-3=1=甲,年的年干=1-3=-2=辛;三十句算命金口诀。
年的年支=0-3=-3=申,年的年支=7-3=4=卯;
天干地支的简便算法?故公元年的干支为甲申,年的干支为辛卯。
-干支纪年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的算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算法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的算法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首先你得了解或者背过天干地支
计算现在任意的一个年份的天干地支
天干:年份减3,除以10,没有余数就是天干的最后一个,余数是1对应 甲 ,是2对应 乙 ,依次往后推
地支:年份减3,除以12,没有余数就是地支的最后一个,余数是1对应 子 ,是2对应丑,依次往后推。
例如2003年
2003—3=2000 2000÷10=200 则天干为 癸
2003—3=2000 2000÷12=166。。。。。。8 则地支为 未
因此2003年是 癸未年
例如2019年
2019—3=2016 2016÷10=201。。。。。。6则天干为 己
2019—3=2016 2016÷12=168 则地支为 亥
因此2019年是己亥年
天干地支万能计算公式,天干地支的算法
提起天干地支万能计算公式,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的算法,另外,还有人想问1993年,用干支纪年是什么时候,怎么计算的,具体公式,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求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的算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干地支万能计算公式
1、天干地支计算公式:天干地支的算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小数点的怎么算。
天干=(年份-3)/10……余数余数为几就数几个
地支=(年份-3)/12……余数同上
比如今年天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
(-3)/10……余数为0数十个就是癸
(-3)/12……余数为6数六个是巳
来源浅考
相传早在公元前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
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天干地支指标公式。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支是大桡创制的,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2、天干地支计算公式:年,用干支纪年是什么时候,怎么计算的,具体公式
干支纪年法,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十大天干:甲丁庚癸
十二地支: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求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辰(龙)
巳(蛇)
午(马)任意日干支巧算法。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
亥(猪)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可构成60干支(即为一花甲)。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永无止尽。十天干所支。
3、计算方法如下:庚辰日女命短。
(1)将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编号。如下:丙己壬子卯午酉天干地支日期计算器。
(2)计算时,年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如年:位是1,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辛”,再用除以12得到余7,对应地支编号为“卯”合起来即年为“辛卯”年。初中历史时间计算公式。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的算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算法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万能计算公式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