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蛇

世界上最小的蛇

钩盲蛇又名入耳蛇,是蛇目盲蛇科下的一种无毒蛇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及亚洲,不过钩盲蛇的分布已推广至世界各地。钩盲蛇是栖息于地洞的蛇种,由于体型细小,加上善于掘洞,因此经常被误认为蚯蚓,唯一分别就是钩盲蛇的身体并没有分成明显的段节。钩盲蛇的学名,是由印度教名词Brahmin(婆罗门)”拉丁化而来的。钩盲蛇下尚未有任何被确认的亚种。

体小,圆筒状,似蚯蚓,是中国已知蛇类中最小的一种,全长84~164毫米。头小,半圆形,头颈无区分;吻端钝圆;尾很短,末端钝。鼻鳞被鳞沟分成前后两半,鼻孔位于其间;上唇鳞4枚,第一枚最小,末枚最大。背鳞和腹鳞分化不明显,通身覆大小一致的圆鳞,环体1周20行。背面棕黄色、棕色、蓝灰色或黑褐色或褐色,腹面色较浅,吻、肛部及尾尖均杂以白色。生活于海拔300~800米的山区,栖息于泥土中,营穴居生活,常栖于枯木中、落叶堆、石下、岩缝中,或潜伏于园田土里、住宅区的砖缝泥土中、缸钵下等潮湿阴暗处,夜间或阴雨时到地面活动,行动敏捷。食白蚁或其他昆虫、虫卵、蛹、幼虫等,亦食蚯蚓。卵生,每次产卵2~7枚,卵大小为13毫米×4毫米。据报道,此种是蛇类中惟一能孤雌生殖的种类。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版权声明
世界上最小的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对“世界上最小的蛇”一文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