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日占据了很大了一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人们朴实无华的情感,还衍生出了许多的节目和食物,符合古代食为天的象征。
在过这些重大节日时,与之相对应的美食是少不了的必备项目,比如中秋的月饼和春节的饺子。端午将至,相信大家都十分怀念自己家乡的粽子味道。
粽子的由来
在民间传说中,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昏庸无能,屈原一心主导变革希望重新恢复往日繁荣,但是却遭到小人的陷害,被楚王所抛弃。
秦灭楚国后屈原不愿苟活,于是投汨罗江自尽,当时正好是五月初五,屈原的精神感动了淳朴的百姓,他们害怕江中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于是往水中投放食物,久而久之变演变成端午吃粽子的习惯。
历史最早关于粽子的记载是汉代的《说文解字》,也是在西汉时期粽子被当做端午节特有的食物,而粽子作为祭祀的用法开始于晋代。
那个时期人们多以牛角祭祀先贤,也奠定了如今粽子的基本外形,后来发展成三角形、四角形等多种形状。南北朝时期民间开始盛行端午吃粽子。
粽子的种类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方饮食口味不同,粽子的种类也千差万别,在北方主要以糯米为主,有些地区还会加上枣子,保证糯米原本的清香口感,比如北京的枣粽。
南方地区则有多种馅料,比如豆沙、鲜肉、火腿等,其中浙江嘉兴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千百年来端午家家户户包粽子的传统广为流传,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部分国家。
粽子情怀
粽子的味道芳香四溢,哪怕只是普通的米粽子也有独特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欢,无论老幼对粽子都不排斥,而中秋时节的月饼就没有这种待遇了,虽然月饼的种类和粽子而言不遑多让,但是论及人们的追捧,粽子更胜一筹。
许多人小的时候,一到端午节缠着自己的父母开始做粽子吃,或者专门到买粽子的人家买上许多,带回家吃个饱,直至今日许多地区还有走街串巷的货郎贩卖粽子,是小孩子们最爱吃的食物。
每个人对于粽子的喜好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是怀念母亲做的味道。
那个时候生活困苦,能够吃到粽子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感觉粽子就是天下间不可多得的美食,有些是怀念家乡的味道,离家之后奔波各地,每逢端午都会买上一两个粽子来品尝,但是却不如家乡熟悉的味道那样让人着迷。
端午是偏向于祭祀感怀的节日,不知道大家在品尝粽子时,心中思念的会是谁呢。
总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些流传千年的节日活动,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万水千山粽是情”,你怀念家乡的粽子味道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