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smar-khams),藏语意为善妙地域,位于西藏东南部、昌都市东部。
这里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东邻四川省,南接云南省,西靠左贡县,北连察雅县和贡觉县。汉字曾译麻康、马尔敢(唐)、亦思马尔甘(元)、磨儿勘(明)等。
曾为芒康宗(smar-khams-rdzong),1913年改为江卡县,后改名为宁静县。1950年复称江卡宗。
1960年复设宁静县。1965年11月更名为芒康县。面积11654平方公里。现辖2镇14乡(含纳西民族乡)60个行政村,有人口近8万。县政府驻嘎托镇,海拔3780米。
芒康地处三江流域峡谷区,海拔4317米。
横断山脉以南北走向纵贯县境。境内群山起伏,多峡谷,主要有宁静山、达马压山、卡孜西卡冲山、旺秋占堆山、达拉涅峰等,山体大多呈南北走向,地形复杂。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较开阔,东、西、南部较狭窄,相对高差2000多米,最高海拔6434米,平均海拔4317米,横断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县境。
芒康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温和湿润。年降水量约485毫米(多在6月~9月),年无霜期9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8℃。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洪水、泥石流、干旱、霜冻、地震等。
芒康属半农半牧县,是西藏11个粮食基地之一。
盛产青稞、小麦、大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牧业以饲养牦牛、黄牛、绵羊、山羊、马等为主。
境内矿产主要有金、银、铅、砂、锡、锌、煤、盐、石油、硫磺、石膏、石墨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鹿、獐、黄猴、野猪、狐狸、猞猁、狗熊、金钱豹、苏门羚、小熊猫、大青猴、滇金丝猴等。
药用植物主要有党参、秦艽、大黄、灵芝、黄连、丹参等。
芒康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体,生产卡垫、氆氇等民族特色的纺织品。
名特产品主要有青稞酒、藏白酒、葡萄酒、酥油、皮张、羊毛和麝香、虫草、贝母、松茸、木耳、核桃、雪梨、大葱,以及竹编工艺、陶瓷加工等。
芒康是国道318线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县,也是连接滇藏公路、川藏公路(境内长350公里)两条经济大动脉的交通枢纽,向西可抵拉萨(1225公里),往东通达成都。
顺滇藏公路南行通往昆明。距邦达机场300余公里。
芒康群众多信奉藏传佛教,仅盐井一带信奉天主教,并建有天主教堂。主要旅游景点以茶马古道为主线,上盐井有吐蕃时期的摩崖雕塑,有古井田、天主教堂、曲孜卡温泉、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莽错风景区和尼果寺等。曲孜卡乡有大小温泉近百眼,其流量大小和温度不同,最高温度可达70℃,每年春季吸引当地和云南德钦人前来温泉沐浴。
芒康县是一个充满神奇和灵性的净土,不仅水能、矿产、森林等资源丰富,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
林立的雪山,纵横的江河,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还有浓郁淳朴的民俗风情,金碧辉煌的千年古刹……也许只是路过,但是只这么一眼,就会让你深深的记住它。
▼提示
①昌都距芒康436公里,游客可乘昌都发往芒康的班车;芒康至昌都、至德钦亦有班车。也可搭便车去盐井,或去波密,很方便的。
②饮食以川味为主,有名的小吃是“加加面”,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加加面”是献给帝师八思巴的贡品,公元1260年,元帝薛禅汗即位,封八思巴为国师。
1265年,上师八思巴奉皇命返回西藏,朵甘思地区的僧众为欢迎上师八思巴,特以盐井面作为贡品供奉。
为调和上师食欲,厨师以小碗面敬奉,上师连吃数碗并大赞鲜美。从此,盐井面以小碗“加、加”的方式流传下来。
③住宿可选择气象招待所、茶道风宾馆、康圣宾馆等,还可住宿芒康温泉山庄。
④芒康弦子舞,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以弦子为乐器,随着音乐旋律,男女聚集翩翩起舞。弦子叫"白央",史书中称"胡琴"。
舞姿多模仿一些动物姿态为其特征,如《孔雀吸水》、《兔子欢奔》等;舞步圆润、舒展,曲调悠扬、流畅,有拖步、点步转身、晃袖、叉腰颤步等动作,以长袖飘飞最有特色。
⑤芒康三弦舞,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于芒康曲孜卡乡的达许村,距今己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它以三弦琴为伴奏乐器,男女聚集歌舞,歌词动听,节奏悠扬;音乐淳朴明亮,唱腔奔放流畅,歌舞内容丰富,极具地域特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