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曹雪芹描写了一件震动贾府的大事——宝玉挨打。
震怒之下的贾政将贾宝玉打得气弱声嘶,王夫人、贾母、薛姨妈、薛宝钗和袭人等悉数登场,随后上演了一出展现各人地位和心思的好戏。
贾府中老中青三代女人都展现了自己内心中隐秘的一面,其中黛玉和宝钗心中的隐秘是对宝玉的爱,而其他几人则是关于自身地位的思考。
一、宝玉挨打的原因及曹雪芹采用的写作手法
贾宝玉衔玉而生,是贾府中人见人爱的宝二爷、大观园里风华绝代的宝公子,此前别说挨打,便是挨骂的情形也几乎没有遇到过。
曹雪芹在描写宝玉挨打这一事件时,采用了一种叫做情节突变的写作手法。所谓情节突变,就是忽然让故事中的人物走出常规,进入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境之中。
宝玉挨打,这不仅是读者意想不到的,也是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意想不到的。在这种突发的陌生情境中,故事中的人物隐秘的感情得以展现。
当然,这种写法不好驾驭,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力。在具体描写宝玉挨打之前,曹雪芹还做了大量铺垫。
贾宝玉挨打的核心原因有两点:一是流荡优伶,表赠私物;二是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政敌忠顺亲王府派人来向贾政索要小旦琪官(蒋玉菡),这使得贾政又惊又气,马上叫贾宝玉过来。
宝玉原想耍赖,但忠顺亲王府的人指出宝玉的腰上正别着琪官的红汗巾子。这不仅使宝玉哑口无言,更令贾政颜面大失。
而贾环又趁机诬陷宝玉,说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后将其殴打,使得金钏儿投井自杀。
贾政作为一个传统儒家的代表人物,素来极其注重家风,一听宝玉竟然做出这等事,瞬间被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这两个事件一环扣一环,使得贾政的心理状态从又惊又气到无比震怒。
而在这之前,贾雨村来访,贾宝玉表现得葳葳蕤蕤;接着贾政又看到宝玉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已经使他隐隐有些生气了。
在宝玉挨打之前,贾政的心理状态实则经历了“平静-微气-又惊又气-暴怒”这样一个过程。在这样的铺垫之下,宝玉挨打虽然是一个突变事件,但却不会显得突兀。
二、宝玉挨打暴露了贾府中几代女人心中的隐秘
1.王夫人
宝玉挨打后,王夫人是第一个跑来救场的。她先劝贾政当心自己的身体,又拿老太太出来压贾政,但没想到贾政根本不吃这套。
随后王夫人终于哭出了自己的心声: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这句话中的“你”,指的是已逝的儿子贾珠。
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贾珠还活着,你要弄死宝玉我也不管你;但现在贾珠已经不在了,你绝对不可以把宝玉弄死了。
如果宝玉没了,王夫人膝下无子,注定要在贾府中失去地位。所以在宝玉挨打事件中,王夫人表现出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贵对自己地位的忧思。
2.贾母
贾母还未入场,就先说了一句“先打死我,再打死他”。
在很多电影中,一个人想保护另一个人时,通常会说句“你想动他,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意思就是说得先问过我同不同意答不答应。
而贾母这句话,其实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事实上,之后贾母还了句“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
在此之前贾政说贾母的讽刺之语使他无立足之地,因为在贾政心中孝道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而贾母为何说贾政打宝玉令她无立足之地呢?因为在贾母心中,守住这个大家族掌控者的地位是根本。
贾政绕过她,私自重打宝玉,对她的权力构成了一种挑战。所以在宝玉挨打事件中,王夫人表现出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贵对自己地位的忧思。
3.宝钗、黛玉
宝玉回房休息后,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过来探望,交代了药丸的用法之后,宝钗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那种软怯娇羞、轻怜痛惜之情,使得宝玉心中大为感动,将疼痛早已丢在九霄云外去了。
与宝钗的温柔体贴相比,黛玉则集中展现了自己悲的一面。在来探望贾宝玉之前,林黛玉其实已经大哭过一回了。
等到了贾宝玉屋中,林黛玉已无力嚎啕大哭,只是轻轻抽泣,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林黛玉心中有万句言语,但又说不出口,老半天过去后才抽说了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薛宝钗让贾宝玉“早听人一句劝”,林黛玉也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两位纯情少女说出的话竟是如此相似!多少羞于开口的少女情感,隐藏在这看似简单的话语中!
三、袭人却展现了她心机的一面,为自己上位铺路
宝玉挨打之后,别的人都忙着去照顾宝玉,但袭人却想到了去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她向焙茗打听出这件事的原委,只可惜焙茗也不在事发地点,只知道是因为琪官和金钏儿。
焙茗私心窥度,认为是薛蟠争风吃醋心怀怨恨挑唆人向贾政告密。袭人知道后便当着宝钗的面说出了这件事,连宝玉都知道这会让宝钗难堪,袭人不可能不知道。
那袭人为什么非要说出这件事呢?因为她知道不管到底是不是薛蟠干的,把罪名安在薛蟠身上都是没有风险的,因薛蟠素来名声差。
而她站出来指认薛蟠,不仅可以表明立场,还可以在情敌宝钗面前秀一下肌肉。于是,薛蟠就当了个背锅侠。
随后,袭人又向贾母进言: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不如这会子防避些,似乎妥当。
王夫人心中还记挂着金钏儿的事情,听袭人这么一说,立马感动得不行。王夫人当即对袭人说道:只是还有一句话,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索性就把他交给你了。
好歹留点心儿,别叫他遭塌了身子才好。自然不辜负你。
袭人虽然没有明说宝玉和谁发生了关系,但因金钏儿事件在前,所以王夫人立马领会了她的意思,并且在心中将她定为了宝玉小妾的第一人选。
讽刺的是,最先和宝玉偷尝禁果的其实恰恰是袭人。
结合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的相关情形,可以推断出袭人必定为了上位而向王夫人告了不少密。
要不然,王夫人如何知道耶律雄奴想把柳家的五儿送进怡红院,又如何知道四儿与宝玉同月同日生说过“同日生的便是夫妻”,又如何会因跟宝玉关系过于亲密而将晴雯逐出大观园?
结合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其中的“寿夭多因诽谤生”,指得大概就是袭人告密了。
结语
此种解读或有阴暗之嫌,但《红楼梦》确实不是一部单纯的作品。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