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敦煌壁画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中华民族伟大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敦煌壁画代表了与西方宗教建筑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类型。
它们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好,年代久远。壁画上的故事往往生动、富有哲理,体现了西北地区的独特特色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敦煌壁画具有儒释道三大流派融为一体的艺术特点。
敦煌壁画的发展与我国的宗教文化密切相关。敦煌位于我国河西走廊最西端。在古代,它是中原地区重要的贸易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与中原人民的农业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开放、多元的文化体系。
北魏时期,敦煌壁画的内容多与道教文化和黄老学有关。
隋唐时期,源自印度的佛教文化在我国广泛传播。
敦煌地区作为佛教从西向东传入的第一站,对佛教的文化发展和艺术表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壁画的艺术思想和目的一般更接近佛教文化,受佛教影响最大。
虽然佛教思想早已传入我国,但敦煌壁画所体现的文化遗产并不是印度佛教的复制,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合。
例如,魏晋时期中国社会广泛信奉的黄老艺术,以及我国古代汉武帝以来深受统治者青睐的儒家思想,都在敦煌壁画中得到体现。
自汉代以来,佛教思想逐渐传入我国,同时更加与我国本土思想相融合。敦煌壁画体现了佛、道、儒三教交叉与结合的艺术特点。
尽管敦煌壁画与佛教思想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与东亚和东南亚流行的佛教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敦煌壁画代表了我国中华民族独特的佛教思想。
它既体现了传统佛教普渡众生、脱离苦海的思想,又蕴含道家平和无为的思想和儒家克己复正的思想。
敦煌壁画不仅描绘了佛教中的弥勒佛形象,还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灵形象。其形式的复杂性和内容的丰富多彩令人惊叹。
敦煌壁画历经十六个封建朝代,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繁荣。敦煌故事的艺术特色具有神学色彩
如前所述,敦煌壁画的绘画内容复杂多样。它们以佛教为基础,融合了中国本土的道教和儒家文化以及当地的神话素材。
包括佛画、经画、人物肖像画、装饰画等。 、故事和其他类型的艺术品。
其中敦煌故事创作于北凉至北魏时期。故事往往很简单,但却很有哲理,能够让人深思。
其中有很多描绘古典佛教故事的画作,描绘传统神话故事的画作,以及描绘我国古代人民日常生活的作品。
故事画是敦煌众多壁画作品中内容最为突出的。其创作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来传播佛教思想和文化。内容通常描绘美好的善行和善行以及涉及因果轮回的寓言。
例如,从事古代文物研究的学者发现,莫高窟第257窟的鹿王本生故事的主题就是“舍己救人”。
在塑造九色鹿王圣洁高贵的形象的同时,向世界致敬的同时,诉说着人类心灵的深不可测。
其中,喜剧类型对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发展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上述《鹿王本生图》讲述的故事为我国早期的动画艺术形式提供了蓝图。
我国1981年制作的动画短片《九色鹿》改编自敦煌壁画中《鹿王本生图》的故事。它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儿童和青少年的电视杰作。
敦煌壁画上的喜剧故事极具人文色彩。他们在向人们传播佛教普世价值的同时,也向人们讲述世界上常见的、自然的故事。
敦煌壁画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不可低估。敦煌壁画虽然是静止的,但不能像书籍、字画那样移动和观看。
但保护敦煌壁画精神、传承敦煌壁画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意志始终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