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中期,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西北地区工业、高等教育建设的需要,著名高等学府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搬迁到西安办学,形成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两地办学的格局。
1959年7月,交通大学西安部分独立成校,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
2000年,原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和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无论是“211”建设工程,还是“985”建设工程,西安交大均首批入选。
2017年,首轮“双一流”大学建设启动,西安交大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西安交大为何从辉煌走向没落?
在上世纪90年代前,西安交大的综合排名一直雄踞在全国前五位左右,工科排名甚至能进入到全国前三。
但从2000以后,西安交大包括综合排名、生源质量都开始有所下滑,到2010年前后,综合排名已跌至全国15位左右。原本综合实力在西安交大之下的上海交大,开始全面超越西安交大。
西安交大排名下滑的现象,引起了广大交大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安交大的排名下滑,是多方因素叠加综合的结果。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地缘因素”。
因为办学地处西部地区,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人才出现“孔雀东南飞”,导致教学、科研都出现发展乏力。外省考生报考积极性下降,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同时,办学地在资金、政策上,支持也存在不足,难以像上海对上海交大的支持力度那样大。
西安交大重归全国前十,开始恢复曾经的辉煌地位
2021年是西安交大建校125周年,也是西迁办学65周年。
在今年的校庆期间,西安交大迎来利好消息。在《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西安交大排名相比去年进步8位,与复旦并列全国第七,新晋全国前十。
在《软科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再次赢得认可,同样是新晋为全国前十。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西安交大能连续获得校友会、软科两大高校排名“新晋全国十强”的认可,这是非常少见的。
从全国前二十进入到全国前十,这算得上是质的进步了。可以说,这是西安交大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了。
除综合排名外,西安交大在其他方面,也表现不俗。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中,两轮共有40个专业获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在学生竞赛上,更是表现突出。如在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金奖总数达22项,总排名升至全国高校并列第二。
西安交大还为西部地区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为西部地区发展建设贡献了“智力”。
自西迁办学以来,累计培养学生27万多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培养出两院院士30多名,其中近一半在西部工作。
与上海交大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虽然西安交大近年来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恢复辉煌地位成效明显。
但与同根同源的上海交大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从综合排名上看,上海交大已进入全国高校第二方阵前列,多次排名仅次于清华、北大,位列第三。
而在学科评估中,上海交大入选A类学科的数量,几乎是西安交大的一倍。
而在ESI学科排名上,西安交大也还尚未进入全国前十。在生源质量上,上海交大更是远超西安交大。在不少省份,二者的录取分数线差距已超过30分,甚至个别省份能达到50分差距。
虽然西安交大与上海交大等顶尖名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进一步重视,西安交大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未来肯定会更好。
立足西部,服务西部,西安交大一定能走出一条立世扬名的新路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