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

桃花源记真的是恐怖故事吗,作者陶渊明到底在写什么,一曲悲歌。

《桃花源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章,作者是南北朝时代的大文豪陶渊明。

对于这篇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文章,历史上一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但是最近有人解读《桃花源记》是一个恐怖故事,信誓旦旦,煞有介事。

事实真相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士族出身,他的祖先是东晋开国名臣陶侃(有争议)。陶渊明性格孤傲,才华出众,他有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后世人赞赏有气节有原则的著名典故。

陶渊明是建功立业的追求,但是他的天性却更倾向于对于自然的眷恋,这种矛盾伴随了他一生,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是在他的晚年,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刘裕取得了东晋的实际控制权,不久之后便自立称帝,灭掉了东晋。

士族出身的陶渊明对于此事心中不满,他认为刘裕是乱臣贼子,而后来刘宋政权对于士族集团的打击更是令陶渊明心中恐惧而愤怒。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桃花源记》。

需要注意的是,《桃花源记》并非独立的作品,它其实是《桃花源诗》的序。

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诗》,其实比《桃花源记》对于“世外桃源”桃花源的描述更加生动也更加具体。

但是因为《桃花源记》特殊的题材和更加传奇的故事,所以它的名气反而大于正文《桃花源诗》。

现在有人解读《桃花源记》,将其解读成恐怖故事,其实是不知道这篇文章的来历,以及它背后的时代背景。

或者是为了博取眼球,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的把戏而已。

陶渊明作《桃花源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表达对于刘宋政权的不满,对于现实政治的失望。

他在文章和诗词中体现出一种接近道家老庄思想的追求,表面是追求自然美,其实是逃避现实,希望寻找一个理想中的“乌托邦”,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

在《桃花源诗》的最后,陶渊明如是说:“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意思是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

可见陶渊明在寄情山水,表面云淡风轻之下,隐藏着怎样一颗孤独落寞的心。

版权声明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

对“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一文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