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于中国,历经千年历史。古代茶书,真实地纪录了茶叶发展的历程,以及我国茶道、茶礼、茶艺、茶俗等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化。
我国由唐及清,现在初步确认的茶书为188种,其中完整的茶书为96种,辑佚28种,佚书书目64种。以朝代分,唐和五代为16种;宋元47种;明代79种;清代42种;另有明清间未定朝代4种。
双节同庆,长假将至,特整理历代茶学经典,以供茶友闲来学习翻阅。
现存唐代(含五代)的茶书:
唐代陆羽《茶经》
唐代陆羽《顾渚山记》
唐代陆羽《水品》
唐代裴汶《茶述》
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
唐代温庭筠《采茶录》
唐代苏廙《十六汤品》
五代蜀毛文锡《茶谱》
茶在饮用之前,多入药或入汤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有“南方有嘉木”的说法。三国魏晋时代,饮茶人也增加,但还未形成唐时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茶于唐代兴起,和当时历史、经济交通发展有关系,茶运输到塞外,到吐蕃,饮茶区域扩大。唐代政府开始建立茶政,征收茶税,成为唐时经济贸易的重要环节。
当时禅教大兴,茶在参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可提神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同时,陆羽于《茶经》中提倡的茶道方式,风行一时,后被奉为茶圣。
《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
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经》共三卷十篇,“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
“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
“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茶经》反映出当时茶叶的采摘、制作、鉴定、分级及烹煮、饮用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表明唐代茶叶生产已比较发达,饮茶之风盛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