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之变”是由一个故事“木雁之间”所引出的。此故事出自《庄子•山木》:
说庄子的学生问庄子:老师,无论是对学问还是做人、做事,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呢?有没有一个总的原则?庄子点了点头说:走吧,我带着大家去山上溜达一圈吧,来个现场教学。
于是大家就跟随着庄子来到了山上,半山腰,大家看到了一群伐木工人在干活。庄子问学生: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们回答是在砍树。
庄子又问:你们看到远处有一棵几人才能围过来的树了没有?问问他们为什么不砍那一棵树。
一个学生跑过去问过伐木工人,回答说:
他们讲,那棵树是臭椿,长的歪七扭八,枝杈纷繁,没什么可用之处,做棺材虫吃,做床纹理不好,做家具长的又不直……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用处。看上去长的很高很大,但实际没什么用处。
庄子问:你们的总结是什么呢?大家齐声作答:做个无用之材,才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庄子笑了笑接着带大家向山上去。
走到了一户人家,农家看到庄子来了很是高兴,说要给庄子和学生做铁锅炖大鹅吃。
于是就跑到鹅圈里去抓鹅。大家就看到,明明有一只很肥的鹅就站在圈边上不动,农家偏不抓,而去抓其他那些到处乱跑的鹅。开始大家心里还想,这家伙请我们吃铁锅炖大鹅是不是真心的。
庄子呢很直接地就问了农家为什么避开那只鹅不抓呢?农家给了大家解释:那只鹅叫声好听,而且还特别通人性,能看家,这么好的鹅我怎么可能会杀他呢。
庄子跟学生吃完铁锅炖大鹅一抹嘴问:你们关于抓鹅这件事有什么总结?学生们说:人一定要出色,做个有用之材方可更长久地活下去。
庄子笑了笑说:你们懂个茄子……
这便是《木雁之间》的故事,木是指的那棵无用之材的树,雁是指的铁锅炖大鹅的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人在做事的时候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
遇到那些蠢猪一样的领导就要变成一棵无用之材,明哲保身;
遇到那些明白事理的领导就要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才可以保全自己并且施展自己的才华。
当你遇到云时就幻化成龙,腾云驾雾,遨游四海;当你遇到泥土时就好好做蛇,钻土吃霉,委身大地。
当你高高在上是条龙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你的出身是条蛇,进而有自卑心理;当你委身当蛇的时候也不要想着曾经是条龙,进而愤愤不平。
庄子有一句名言: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必明于权,达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意思是说“明白‘道’的人必然明于事理,明于事理的人必然知道权变,明于应变的人,不会让外物伤害到他。”
这便是典型的道家思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无论职场、官场、生活中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芸芸众生之中,能走上权力顶端、财富顶端的人就那么几个,绝大部分都没有所谓的人生巅峰,也缺少良师益友,更乏贵人相助,不过是安安全全的过日子。
起起浮浮,人生常态,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心有激雷,面如平湖”呢?关键在于心态,低谷时储备力量,不做愤怒的小鸟;高峰的时候不做思虑周全,不浮不躁。
无论是“龙”还是“蛇”,所有人都逃不了生死、逃不过无可奈何的事,都要学着先了解再接受,继之以顺从与淡定,然后全盘超越,享受生命当下的美好。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这便是庄子讲的“外化而内不化”思想,任外面成败得失、喜怒哀乐,我自内心不动安如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