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翡翠可从多种角度进行评价,有人从种、水、色、工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量,也有人依据自身对颜色、质地或整体造型来衡量。
而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在翡翠市场上,常可看见不同透明度的翡翠饰品,也可听到商家或顾客讨论"水头"的话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如何专业地观察翡翠的水头呢?
从专业角度上来说,透明度是指翡翠对可见光的透过程度,即可见光在翡翠内部经历反射、折射后形成的综合效果。在翡翠的透明度又称"水头",透明度高,称为"水头足"或"水头长"。
翡翠透明度级别与其内部的颗粒粗细、组合方式有关,颗粒越细,组合方式越紧密,其透明度也就越好。
肉眼观察的效果来看,透明度越高,翡翠越显得质地通透,透明度极佳的翡翠看起来和玻璃一样透彻明亮,这种翡翠同时也称为玻璃地翡翠。
在国家标准《翡翠分级》GB/T 23885-2009中,对无色-白色翡翠的透明度级别进行了划分,分别是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为了更通俗易懂地了解这些透明度级别。
该国标中还分别给出了对应级别的商贸俗称来参考,上述级别可分别对应为玻璃地、冰地、糯化地、冬瓜地、瓷地/干白地。
翡翠透明度比较
市场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玻璃地和冰地了,平常生活中肉眼观察翡翠的水头可使用打光的形式。
在云南省地方标准《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评价》DB53/T 302-2018中,对观察翡翠透明度的操作进行了说明,主要分为反射光和透射光两种观察方法。
在反射光观察中,观察人需将翡翠放置于离照明光源和人眼均距离二十多厘米的地方,照明光束垂直照向翡翠表面,而人眼则与照明光束的方向成45°,人眼、翡翠、光源形成一个三角形。
在透射光观察下,则需要将翡翠放在人眼与光源之间,人眼、翡翠和光源形成一条直线,三者之间距离均为二十多厘米即可。
拥有玻璃地的翡翠在反射光下观察时,可见到该翡翠内部汇聚光强烈,且可见到明亮的光斑;在透射光观察下,则可清楚见到该翡翠的内部特征 。对比玻璃地翡翠,冰地翡翠透明度次之。
冰地翡翠在反射光下可见到其内部汇聚光和光斑和玻璃地翡翠相比较弱,在透射光下观察其内部特征也不如玻璃地翡翠明显。同理,糯化地、冬瓜地、瓷地/干白地等级别的翡翠其现象逐渐减弱。
在市场上,还可听到"一分水"、"二分水"、"三分水"的说法,这是通过肉眼观察光源深入翡翠内部的深度来衡量翡翠的水头长短。
准备好需要观察的翡翠和聚光电筒,将电筒光源对准翡翠,贴近翡翠,从侧边观察光源照入翡翠的情况。
若可以看到光线透过翡翠内部3毫米,称该翡翠为"一分水";若光线透过翡翠6毫米,则为"二分水";若光线透过翡翠9毫米,恭喜你,喜提"三分水"翡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