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丁子树的别称有山荆子、林荆子、山定子等。山丁子树为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植株高度在4~5米,最高可以达到10米以上,花白色,果实红色或黄色,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山丁子树喜光,耐寒性极强,耐瘠薄,不耐盐,深根性,寿命长,多生长于花岗岩、片麻岩山地和淋溶褐土地带海拔800~2550米的山区。
山丁子树的介绍
山丁子树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用于印刻雕版、细木工、工具把等;嫩叶可代茶,还可作家畜饲料,其生长茂盛,繁殖容易,耐寒力强,中国东北、华北各地用作苹果和花红等砧木。
山丁子树幼树树冠圆锥形,老时圆形,早春开放白色花朵,秋季结成小球形红黄色果实,经久不落,很美丽,可作庭园观赏树种,根系深长,结果早而丰产,可作培育耐寒苹果品种的原始材料。

山丁子的学名是什么??
满意答案看极光的企鹅6级2009-05-20山丁子(Malus baccata)学名山荆子,属蔷薇科。 乔木,高可达10-14m。小枝无毛,红褐色,老枝暗褐色。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3-8cm,宽2-3.5cm,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2-5cm无毛。伞形花序有花4-6朵,无总梗,集生于小枝顶端,花梗细,长1.5-4cm,无毛;花白色,直径2-3.5cm,萼筒外面无毛,裂片披针形;花瓣倒卵形;雄蕊15-20;花柱5或4。梨果近球型,直径0.8-1cm,红黄色,萼裂片脱落。 山丁子的营养成分高于苹果。其中有机酸的含量超过苹果的1倍以上,适用于加工果脯、蜜饯和清凉饮料。 山丁子也可作观赏树种,经济价值很高。 山丁子生于森林草原地区或山区河谷两岸。 追问: 能给个图片看看么?? 回答: 山丁子又称山荆子,山定子,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丁子树多生于大兴安岭山区杂木林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近球形,红色或黄色,味酸而涩。◆营养成分:山丁子的营养成分高于苹果。其中有机酸的含量超过苹果的1倍以上,适用于加工果脯、蜜饯和清凉饮料。◆功效:山丁子味甘酸、性凉、无毒,能润、生津、利痰、健脾、解酒。◆食用方法:山丁子是酿酒和调制纯绿色饮品的最佳原料,树皮可做染料。山丁子树还是果树的嫁接植物。 补充: 看看是不是。
这是什么树?
垂丝海棠(学名:Malus halliana Koehne)
落叶小乔木,高达5米,树冠疏散,枝开展。小枝细弱,微弯曲,圆柱形,最初有毛,不久脱落,紫色或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渐尖,无毛或仅在鳞片边缘具柔毛,紫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卵形,长3.5-8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锯齿细钝或近全缘,质较厚实,表面有光泽。中脉有时具短柔毛,其余部分均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并常带紫晕。叶柄长5-25毫米,幼时被稀疏柔毛,老时近于无毛;托叶小,膜质,披针形,内面有毛,早落。
伞房花序,花序中常有1~2朵花无雌蕊,具花4-6朵,花梗细弱,长2-4厘米,下垂,有稀疏柔毛,紫色;花直径3-3.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长3-5毫米,先端钝,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绒毛,与萼筒等长或稍短。花瓣倒卵形,长约1.5厘米,基部有短爪,粉红色,常在5数以上。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4或5,较雄蕊为长,基部有长绒毛,顶花有时缺少雌蕊。
垂丝海棠又名有肠花,思乡草之名,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王仁裕所写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述了唐玄宗曾将杨贵妃比作会说话的垂丝海棠,即是指美人善解人意,像一朵会说话的花,所以后来垂丝海棠常常被用来比喻为美人。在种植这一方面,垂丝海棠宜植于小径两旁,或孤植、丛植于草坪上,最宜植于水边。犹如佳人照碧池。除此外垂丝海棠还可制桩景。开花后结果酸甜可食,可制蜜饯。
种植山丁子树怎么
山丁子(Malus baccata)学名山荆子,属蔷薇科。 乔木,高可达10-14m。小枝无毛,红褐色,老枝暗褐色。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3-8cm,宽2-3.5cm,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2-5cm无毛。伞形花序有花4-6朵,无总梗,集生于小枝顶端,花梗细,长1.5-4cm,无毛;花白色,直径2-3.5cm,萼筒外面无毛,裂片披针形;花瓣倒卵形;雄蕊15-20;花柱5或4。梨果近球型,直径0.8-1cm,红黄色,萼裂片脱落。 山丁子的营养成分高于苹果。其中有机酸的含量超过苹果的1倍以上,适用于加工果脯、蜜饯和清凉饮料。 山丁子也可作观赏树种,经济价值很高。
1、种子的层积处理
选择当年新采的山丁子种子,要求籽粒饱满,发芽率在90%以上。层积处理的时间一般在11月末—1月末均可,种子层积前先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之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将浸好的种子与细沙按1:5的比例混拌均匀,水分达到手握成团不散即可,装入编织袋中。平放至室外阴凉处50cm深的坑中,上埋土与地表平略凸为好。
2、播种与苗期管理
3月20日—30日为最佳播种时间,播种前先做育苗床,深翻耙平,做成1.0m×10m床,床高10cm。灌足水,用4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和65%的代森锌粉剂按1:1混合,进行床面消毒,按8g/m2用药量加细土4kg拌匀,撒于床面。取层积好的种子连沙子一起均匀撒在床面上,然后用1:1的细土和细沙子覆在种子上面,覆土0.5cm,播种量为100g/m2。最后用槐树条支拱,上覆盖1.2m宽的普通地膜。播种后7天左右幼苗开始出土,控制白天温度不超过30℃,夜间温度不低于12℃,保持床面土壤温润。苗长出3—6片叶时即可移栽,过晚影响幼苗生长,更不利成活。移栽前15—20d注意控制浇水,放风炼苗。栽前7天撤下地膜,喷一次苗菌敌1000倍液防治立枯病。同时加入叶面肥一起喷施,以利幼苗生长。发现杂草及时拨出。
3、露地移栽及其后管理
苗圃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灌水排水方便,地下水位在1—1.5m以下的沙质壤土或轻粘壤土的地段,结合深翻整地,施有机肥3000—5000kg/666.7m2,然后做成行距为60cm的垅。在垅上开沟15cm深,随后向沟中灌水,把幼苗栽于沟两侧,形成大垅双行,株距6—7cm,苗栽后随即培土封垅,以利缓苗,以后每隔4天左右灌水或喷水一次, 30天内保持土壤不见干。 移栽10天后,及时喷1次50%的多菌灵1000倍液与蚍虫啉1000倍液混合,防治病虫害。以后视病虫害发生情况再决定。此外苗期还应及时除草、松土、视苗木长势进行1次土壤追肥或叶面喷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