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中秋、国庆 —— 一到节日走亲戚,婆媳之间的 “配合问题” 就容易暴露:儿媳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婆婆的亲戚,婆婆觉得儿媳 “不懂事”;婆婆想让儿媳 “多干活”,儿媳觉得 “自己像外人”。其实,节日走亲戚是改善婆媳关系的好机会,只要提前沟通好,就能一起 “撑场面”,还能让亲戚觉得 “你们家真和睦”。
首先,提前 “做功课”,帮儿媳 “融入”。走亲戚前,婆婆可以跟儿媳说说 “亲戚的情况”:“这个是我二哥,你叫二舅就行,他特别喜欢聊种地的事”;“那个是你表姐,她刚生了孩子,你可以跟她聊聊育儿的事”。还可以提前教儿媳 “客套话”:“见到长辈,就说‘您身体真好,看着比上次还年轻’”;“别人夸孩子,你就说‘都是妈带得好,辛苦她了’”。某用户第一次跟婆婆走亲戚,婆婆提前给她列了 “亲戚名单”,还教她 “怎么打招呼”,结果那天儿媳表现得特别自然,亲戚都夸 “你家儿媳真懂礼貌”,婆婆特别开心,对儿媳也更亲近了。提前做功课,能让儿媳减少 “陌生感”,也能让婆婆觉得 “儿媳重视她的家人”。
其次,婆婆 “给面子”,儿媳 “给台阶”。走亲戚时,亲戚难免会问 “家里谁说了算”“婆媳关系好不好”,这时候婆媳之间的 “互相给面子” 特别重要。婆婆可以说:“家里的事,我和 XX 一起商量,她年轻,想法多,帮了我不少忙”;儿媳可以说:“平时都是妈照顾我们,做饭、带孩子,辛苦她了,我特别感谢妈”。某用户跟婆婆走亲戚时,有人问 “你婆婆对你好不好”,她笑着说:“我妈对我比亲闺女还好,上次我感冒,她每天给我煮姜汤”,婆婆听了,赶紧说:“XX 也孝顺,总给我买吃的穿的”,亲戚们都夸她们 “婆媳像母女”。在外人面前,多夸对方,不仅能让场面好看,还能让彼此感受到 “尊重”。
最后,提前约定 “分工”,避免 “手忙脚乱”。如果是去亲戚家做客,提前商量好 “谁负责聊天,谁负责帮忙”:婆婆可以跟儿媳说 “你跟年轻人聊聊天,我去厨房帮着摘菜”;儿媳可以说 “妈,您跟长辈说话,我来看着孩子,别让他乱跑”。如果是自己家待客,分工更要明确:“妈,您负责招呼长辈,我负责端茶倒水、准备水果”;“您跟亲戚说说话,我去厨房看看汤好了没,等下您来尝尝味道”。某家庭过年待客时,婆婆和儿媳提前分工,一个陪亲戚聊天,一个在厨房忙活,偶尔还互相搭把手,亲戚都说 “你们家真热闹,婆媳配合得真好”,整个过程特别顺畅,没有一点尴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