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挑选外壳完整、壳内饱满、健康无破损的珍珠贝进行养殖。然后通过手术,将细胞小片和珠核植入贝壳。再将珍珠贝装进网笼,用绳索吊在水中养殖,一般1-2年即可养出珍珠。不过水温过高或温差变化过剧烈,会使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失调。酸碱度太低或太高,育珠蚌也无法适应。在养殖珍珠贝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人工珍珠怎么养出来的
一、人工养殖珍珠如何形成根据天然珍珠的成因理论,用人工的方法将贝类和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贝类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无核珍珠。此外,在移植外套膜小片的同时植入用蚌壳或其他原料制成的珠核,经过一系列变化,包围珠核形成珍珠囊,再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的周围而形成人工珍珠。二、人工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的区别简单来说,珍珠其实就分为两大类,即野生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很多人对“人工养殖珍珠”都有很深的误解,认为这不是天然珍珠!在这里给大家纠正一下人工养殖珍珠与野生珍珠一样,都属于天然珍珠,而且市场上99%的珍珠都是人工养殖的。野生珍珠野生珍珠应该很好了解,就是不靠任何人工手段的干预,在贝类、海螺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可以说非常的罕见,适合做成首饰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野生珍珠只有4种,即海螺珠、美乐珠、鲍鱼珠和芥子珠。人工养殖珍珠相较于野生珍珠的稀有,人工养殖珍珠则显得亲民许多。人工养殖珍珠主要分为海水珍珠与淡水珍珠,淡水珍珠的品质都很一般,价格也不等。市面上常见的海水珍珠有4种南洋海水珍珠、日本akoya海水珍珠、马贝珍珠以及广西南珠。南洋海水珍珠南洋产出的珍珠大多品质都很好,像知名的南洋白珠、南洋金珠以及大溪地黑珍珠都属于南洋海水珍珠!南洋珍珠最大的特点就是个头大、直径一般在9~20mm,十分招人稀罕!另外,南洋珍珠的光泽度也很好,珍珠层也厚,难怪受到大家的追捧啦!
珍珠怎么养的 珍珠养殖方法介绍
1、珍珠是在贝体内形成的和贝壳类似的物质。不论是天然珍珠或是人工培育的珍珠,都是由于贝类在偶然条件下受到外界有刺激性的细小杂物进入并接触其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便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将这些微小杂技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时间便形成了珍珠。
2、饵料生物: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3、光照和通风 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4、无机盐 无机盐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育珠蚌的养殖场所一般要求每升水含钙10毫克以上。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水的酸碱度(PH值):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
6、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7、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
8、水温: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