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最常见的习俗有送花神、煮梅和安苗。送花神:民间有些地方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其意表达人民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煮梅:在芒种时节,南方某些地区梅子熟了,于是就有了煮梅的饮食习俗;安苗:一种祭祀活动,其意在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如下:
一、特点
1、气候特点
芒种节气的时候,气候体现在不断上升,同时雨量也会越来越充沛,空气湿度大,这期间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
芒种节气,我国南方的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江南地区进入梅雨。芒种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指导着农事耕种。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
2、农耕特征
在这个节气到来的时候,农耕方面的特征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
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二、风俗
1、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
2、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4、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5、吃君踏菜
在宁波地区,芒种时节还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季节性蔬菜。
芒种有哪些民俗活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就是说,大麦、小麦等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稠等农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农谚说“芒种芒种,忙忙种”,正道出了芒种的重要性和人们的忙碌。那么,芒种都有哪些民俗活动呢?下面我来说说。
煮梅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
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食用,必须要加工后方可食用,便有了煮梅。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千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北方产的乌梅在我国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植、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挂艾草: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人夏天。
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 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 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送花神: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晒虾皮:在芒种时节,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不过,由于全国各地风俗差别很大,风俗不一。但是无论如何,芒种是个农业特色极具突出的季节。
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在乡间流传着许多与芒种有关的谚语,如:“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五月栽红薯盘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这些谚语充分彰显了农作物种植“春争日,夏争时”的繁忙和紧迫感。
芒种节气的民俗及农事活动
芒种节气到来,意味着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芒种节气的民俗及农事活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芒种节气民俗
1.煮食黄梅
芒种前后,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梅雨季节,此时正值黄梅成熟之时,因为黄梅酸涩,不便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所以这一地区的许多农家有芒种煮梅食用的习俗。
2.饯花会
江南一些地区在芒种日还有“饯花会”的习俗。当地的人们认为,芒种过后便是夏日,众花凋谢,花神退位,便要摆设多种礼物为花神饯行。也有的人用丝绸悬挂花枝,以示送别。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这日,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干旄旌幢”中“干”
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3.安苗
安苗是皖南一些地区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4.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节气农事活动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此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忙夏收,是因为麦已成熟,若遇连雨天气,甚至冰雹灾害,会使小麦无法及时收割、脱粒而导致倒伏、落粒、穗上发芽、烂麦场。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
忙夏种,是因为夏大豆、夏玉米等夏种作物的生长期有限,为保证到秋霜前收获,必须提早播种栽插,才能取得较高产量。
忙夏管,是因为“芒种”节气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人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否则,病虫草害、干旱、渍涝、冰雹等灾害同时发生或交替出现,春种庄稼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芒种节气,我国大江南北的农事活动如果用一首歌谣来概括特点,那就是:“芒种夏至麦类黄,快打快收快入仓。夏播作物抓紧种,田间管理要跟上。江南梅雨季节到。暴雨冰雹要预防。”
在这个时候,农田里往往是一片繁忙景象。一方面这个时候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另一方面芒种也是农作物种植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这个时候冬小麦产区正处在紧张的收获季节,而晚谷、黍、被等农作物则是繁忙的播种时候。因为夏种作物如夏大豆、夏玉米等生长期有限,为了保证到秋霜发生前收获,须尽最提前播种或栽插、才能取得较高产最,所以,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
正所谓时间就是产量,芒种时节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早播种,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春种的庄稼如棉花、春玉米等已进入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华北的棉花进入五叶期,有的可见花。华南、两广的早稻开始灌浆成熟。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芒种时节雨水增多,气温增高,进入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天气异常潮湿、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又称为“霉雨天”。这时,麦收场要预防“烂麦场”发生。充沛的雨水对水稻和夏季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但是连绵的阴雨天气又可使江淮流域形成洪涝。这时,台风也开始侵袭沿海地区。
芒种节气的养生食谱
西红柿炒鸡蛋
[配料] 西红柿300克,鸡蛋3个,精盐、味精、白糖个适量。
[做法] 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蛋大入碗内搅匀。
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西红柿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功效] 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香菇冬瓜球
[配料] 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 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 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遇用,姜洗净切丝。
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 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五味枸杞饮
[配方] 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适量。
[做法] 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饮入。
[功效]滋肾阴、助肾阳。适用于“夏虚”之症,是养生补益的有效之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