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在东晋时期有一个将领,名叫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闻鸡起舞的意思是什么
闻鸡起舞的意思是指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下面我分享闻鸡起舞的意思及典故,供大家参考。
闻鸡起舞的意思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
闻鸡起舞的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的意思解释
闻鸡起舞的意思解释: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比喻有志者及时奋发努力
闻鸡起舞(拼音:wén jī qǐ w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祖逖传》。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闻:听到;舞:指舞剑习武),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西晋末期政治黑暗,豪强纵横,社会矛盾急剧加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他还有一个好友叫刘琨,二人同在司州当主簿。
见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复兴晋国、建功立业就成了二人共同的理想。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闻鸡起舞的意思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闻:听到;舞:指舞剑习武),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
闻鸡起舞(拼音:wén jī qǐ w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成语寓意:
刘琨和祖逖能成为东晋著名将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国仇家恨和爱国精神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另外,他们勤奋刻苦,为实现梦想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成功之路并不平坦,只有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才有可能享受胜利的喜悦和荣光。
成文用法: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为褒义词。一般在使用时多用于象征或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中,是引用典故的用词手法。现代的意思是形容立志为国效力的人奋发自励。
运用示例:
后晋·刘昀《旧唐书·韩混传》:“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
明·吾邱瑞《运甓记·新亭洒泣》:“遭时不幸,闻鸡起舞兴堪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