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并不是中国传统节日,它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主要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
白露是什么节日
白露不是节日,而是节气。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时间约为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
节气由来: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是啥节日啊?
白露不是节日,而是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于公历9月07-09日交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扩展资料
过白露注意事项
白露过后,早晚温差大起来了,这样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此时在注意腰腹部、膝关节保暖的同时,还要预防感冒。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而且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并不适合老人、儿童。
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容易出现肺部及吸呼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应对这种情况,除了要适当运动之外,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或是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