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工艺:掐丝珐琅,画珐琅,景泰蓝,傻傻分不清楚!
最近在网上看到好多小伙伴问掐丝珐琅不就是画珐琅吗?还有问珐琅不是瓷器吗怎么成景泰蓝了?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疑问呢。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掐丝珐琅,什么是画珐琅,什么又是景泰蓝这三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珐琅、掐丝珐琅、画珐琅应该是当今整个珐琅艺术范畴里的三个基本专用名词。
由于众多人们,包括相当众多搞珐琅艺术的人们对它们各自的概念经常相互混淆,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为加以澄清,为着重强调其在整个珐琅艺术中的规范作用,我们认为有阐述之必要。
珐琅,是由佛郎烧瓷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的新名词它充溢着由地域名称向工艺(或釉质)名称转化的繁复过程。
凡是“在金属胎上施釉”就称为“珐琅”工艺,其制品被称为“珐琅艺术品”或称“珐琅器”。
掐丝珐琅和画珐琅均属于珐琅艺术范畴,“洋瓷”亦属。(请注意:珐琅艺术品和“珐琅器”并非同义语。)
画珐琅,即古波斯烧瓷术演化而来的现代名词,这个名词出现的时间应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在起着对画珐琅这一珐琅分支系统的规范作用。
画珐琅,其中可分两大类:一是铜胎画珐琅包括金银胎,(也可称“掐丝描绘珐琅”或“有丝珐琅”);二是瓷胎画珐琅,亦称“珐琅彩”。
景泰蓝,早已是跳出“景泰年代”这个狭义之圈的景泰蓝,她已经演化成为一种具有我国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名称。
“掐丝珐琅”在整个珐琅艺术领域它已成为景泰蓝的代称或专称,这也应视为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才出现的。
即是说,凡是按照制作景泰蓝工艺制作出来的掐丝珐琅艺术品都应称为景泰蓝。
这里面的空观念已完全脱开“景泰年代”,而是景泰蓝艺术由启蒙期到成熟繁盛期(包括未来)的整个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每个时期的掐丝珐琅制品都应称为景泰蓝。
至于每个发展时期的制品标准不同,那正是景泰蓝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反映。“景泰蓝”好比一位美女,在取名前后都应该叫“景泰蓝”。
只有如此,也才与我国景泰蓝文化发展史相吻合,也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体现,不是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