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浣纱是什么意思

西施一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鱼”。

西施,子姓施氏,生卒年月不详,本名施夷光,是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民间称之为西施和“西子“,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

她出身贫寒,从小随母浣纱江边,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容貌出众,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一、西施的一生

1、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当时越国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此之际,西施挺身而出,忍辱负重,以身救国。

她和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了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以期达到乱吴宫,占吴国的目的。

2、越王勾践之所以采用这种办法,是因为在对吴国战争中失利后。他就采纳文种“伐吴九术”之四“的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的策略。

他在苎萝山下得到西施、郑旦二人后。就在土城山建了美女宫,教西施、郑旦以歌舞礼仪等惑人之计。三年学成后,就派范蠡把她们献给吴王。

吴王夫差见了大悦。就建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用于安置二女。之后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特别对西施宠爱有加。

等到勾践灭吴后,西施便随范蠡而去。有人说她被沉江而死,也有人说又回到浣江,最后终老山林。

3、西施容颜出众,婀娜迷人,据说浣纱时鱼见其美而忘记了游水,渐沉于水底,故其有“沉鱼”之美。

事实上,“沉鱼落雁”是个成语,通常认为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原意是说动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4、也有人认为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鸟惊入松萝,鱼畏沈荷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故认为沉鱼代表西施。

二、西施的故事

1、西施居住在越国苎萝。帮助亡吴国后,西施就陷入了恶名。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经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加上西施天生丽质,美貌绝伦,传说就连她皱眉抚胸的病态样子,也被邻居女人所模仿,这才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2、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

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七策,其使用的便是美人计。

3、他们给西施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

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

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

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三、西施的命运和结局

1、愧疚自缢说

在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下,始终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2、被范蠡带走说

这种说法较为流行,典籍中有记载。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

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

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旧日情人西施,两人便逃到太湖,驾一叶扁舟,最后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

3、被范蠡沉湖说

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不同意,他劝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

于是,他设下计谋,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被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吴人沉江说

民间还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

《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5、被勾践沉江说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

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6、被越后沉江说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四、西施历史典故

1、西施卖相

据说,当年越国选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

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

告示贴出,立刻轰动。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就像仙女下凡。观赏者排成长龙,就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两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厌。

3天下来,范相国所得金钱无数。进京后,他把这些钱都交到国库。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

2、西施与珍珠

珍珠被人类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说她是西施的化身。

传说西施原来是月宫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来拯救吴越两国黎民百姓脱离连年战乱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

原来嫦娥仙子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爱,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时则命五彩金鸡日夜守护,唯恐丢失。

而金鸡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欲望,趁嫦娥不备,偷偷将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宫的后面玩赏起来,将明珠抛上抛下,煞是好玩。

但一不小心,明珠从月宫滚落下来,直飞人间。金鸡大惊失色,为逃避责罚,也随之向人间追去。

嫦娥得知此消息后,急命玉兔追赶金鸡。玉兔穿过九天云彩,直追至浙江诸暨浦阳江边上空。

正在这一天,浦阳江边山下一施姓农家之妻正在浦阳江边浣纱,忽见水中有颗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捞,明珠却像长了翅膀似的径直飞入她的口中,并钻进腹内。

施妻从此似有了身孕。

一晃十六个月过去了,女子只觉得腹痛难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祷告上苍。忽一日只见五彩金鸡从天而降,停在屋顶,顿时屋内珠光万道。

恰在这时,只听哇的一声,施妻生下一个光华美丽的女孩,取名为西施。故有“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之说。

西施长大后,化解了吴越两国的仇怨之后,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间,为黎民百姓的健康长寿、养颜美容继续做出贡献。

自此诸暨变成了世代养殖珍珠之乡而驰名中外,这一传说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3、西施与舞蹈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也是人们所熟悉的著名美人计的主角。同时还是舞蹈家,春秋时期著名的宫廷舞蹈家。

越王勾践为了颠覆吴国的政权,把美丽的西施姑娘当作礼物送给了吴王夫差。

版权声明
西施浣纱是什么意思”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

对“西施浣纱是什么意思”一文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