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产自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其是中国老名酒,早在第一次评酒会上,汾酒便获得了中国名酒称号,并蝉联了而后四届名酒。
说到汾阳市杏花村,其有悠久的酿造大曲酒历史,早期的许多工艺酒,都受到了其影响。新中国成立不久,汾酒得到了较好发展,产能快速提升,很快成为酒行业的利税大户,“汾老大”由此诞生。
说到汾酒的快速发展,与其工艺有关,汾酒执行的是大曲清香酒工艺,大曲清香工艺发酵周期短,贮存时间短,生产成本低,资金周转快,在那个物质条件有限,缺乏粮食的时代,汾酒因其工艺优势得以快速发展。
现在的汾酒虽不是行业老大,但也是名酒一强,其在清香领域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说到当前的白酒时代,是高端名酒和酱香型白酒的时代,做得好的酒企都是高端酒发力,带动整个品牌发展。
汾酒与之有所不同,其大众市场有非常强的根基,这得益于其大众产品不错的性价比,因此圈里有人称其为“喝得起的老名酒”,从某一方面,这也彰显了汾酒的大众工艺优势。
说到汾酒的大众产品,有传统嫡系产品也有其他渠道性价比单品。黄盖波汾是汾酒的一个大众单品,其在酒圈里有较高的讨论度,我手上的黄盖波汾是20190311批次53°的酒。
倒酒闻香,此酒香气是典型的汾酒清香特点,其是面粉气息、青苹果香、蜜桃香的混合香,整体香气展现不够强劲、饱满;
入口品鉴,此酒入口有上扬感,曲味、面粉气息比较明显,酒体中段收口,收口急促,有头重脚轻之感。整体此酒是汾酒清香的特点,但基础水平太差。
老白汾是汾酒传统渠道的大众产品,价位定位在100元-200元的酒,现在的老白汾有十年和十五年两款产品。
说到老白汾酒,我最近品鉴过06年的45°老白汾和19年的53°老白汾十五年。这两款老白汾酒风格一样,档次接近,但还是有不同的路数侧重。
我手上的老白汾十五年是20190928批次53°的酒。倒酒闻香,此酒香气较闷,其虽是汾酒大曲清香酒的香气特点,但面粉气息和青苹果香表现都不足;
入口品鉴,此酒入口纯净,甜味和苦味均不出头,面粉气息表现不足,青苹果香及豌豆鲜香较为明显,酒体中后段收口,格局打得并不开,但收口干净,毫不拖泥带水。
整体此酒展现了纯净、柔和的特点,比较适合大众饮用,但大曲清香的风格呈现一般。
相比之下,06年45°老白汾酒的青苹果风格呈现更好一些,我手上的这款是20061213批次45°的酒。
倒酒闻香,此酒青苹果香很明显,豌豆鲜香、蜜香和面粉气息协调其中,展现出一种鲜腴的清香之感;入口品鉴,此酒因为度数较低,入口刺激性小,酒体顺喝,口感甜净中微带一丝涩味。
酒体中段收口,收口干净,毫不拖泥带水。整体此酒相比19年老白汾特点展现更鲜明一些,但收口较快,酒体格局表现一般。综合来说,此酒品质逊19年老白汾酒一筹。
经常看我酒评的朋友都知道,在老白汾酒系列产品中,我还品鉴过17年的老白汾酒十年和十五年,这两款酒的风格呈现有点意思,其都侧重了豌豆鲜陈香展现,倒是大曲清香的面粉气息表现并不强烈。
说到那一时期的汾酒,有意思的是,青花汾酒30也是这种特点,但青花汾酒20却还是传统路数,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一时期的酒圈曾有人说,青花汾酒30的风格不及青花20纯正,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那一时期汾酒我品鉴过多款产品,但现在这些样品早已消耗干净,因此我也没法继续感受并呈现酒评细节。
相比那一时期的汾酒,现在的汾酒嫡系产品展现的都是传统汾酒清香特点,不管是大众的老白汾还是高端的青花汾,还有老百姓口粮的出口汾。
说到出口汾酒,我品鉴过其玻瓶、瓷瓶和红瓶三款产品,对于这三款酒,个人觉得玻瓶和瓷瓶给我的品鉴感受是差不多的,红瓶更好一些。
主要在于红瓶酒体更显甜柔,口感更连绵,瓷瓶和玻瓶的收口要快一些。不过在风格呈现上,瓷瓶和玻瓶的呈现明显比红瓶要好,其面粉气息更加突出。
以白瓷出口汾为例,我手上的这款是20190703批次53°的酒。倒酒闻香,此酒香气是面粉气息、青苹果香、一丝豌豆鲜香、一丝蜜香的复合香;
入口品鉴,此酒入口面粉气息突出,青苹果香、蜜香很好的协调了这种主体香,中段酒体有一丝甜味,压住了入口段微微的苦感,中后段收口,收口干净。
整体此酒展现了汾酒大曲清香的路数特点,其可以作为入门汾酒的产品。
相比之下,红瓶出口汾则更显甜柔,我手上的红瓶出口汾是20190521批次53°的酒。
倒酒闻香,此酒香气较瓷瓶出口汾闷一些,面粉气息及青苹果香表现不足,蜜甜香在此酒中的展现倒是更强一些;
入口品鉴,此酒入口柔和,缺乏强劲及绽放感,口味甜中带点苦,中段酒体连绵,甜味突出,尾味收口协调。整体此酒展现了柔和易饮的酒体口感,但汾酒的大曲清香特点表现一般。
在几十元价位的汾酒中,还有一款单品就是55°的汾酒,这个度数的汾酒有950ml装的大波汾和475ml装的馆藏汾酒,对于这两个系列酒,我都品鉴过几个批次,个人觉得,同批次的两款酒到品质是一样的。
以我手上的950ml大波汾为例,此酒是20191017批次55°的酒。倒酒闻香,此酒香气面粉气息比较突出,但香气不够丰富,蜜香很好的协调了主体香,但青苹果气息和陈香的表现却不足;
入口品鉴,此酒入口强劲,有绽放感,但同时酒体也有一丝辣舌感,口感有一丝快速发酵的醇苦之感,中段酒体开始变甜,但风味也同时弱化,中后段收口,收口较快,有头重脚轻之感。
整体此酒风格不同于出口系列和老白汾系列的柔,其显得有点烈,侧重大曲清香酒的气场展现。
20年的55°汾酒相比19年的品质有略微的提升,主要在于闻香及入口面粉气息的展现上,20年的55°汾酒展现更饱满一些,除此之外,20年55°汾酒入口的醇苦之感要弱一些。
总的来说,55°波汾(950ml大波汾和馆藏汾)展现了面粉气息及入口的强劲,比较适合偏烈口感嗜好的消费者。
总的来说,在汾酒的大众定位产品中,大多数产品口感是偏柔的。老白汾是大众传统渠道产品,其是许多消费汾酒地区老百姓的一般接待用酒;
出口汾比较柔,白瓷出口汾很好的展现了汾酒特点,红瓶出口汾性价比不错,平台有时能做到60元一瓶甚至更低;馆藏汾和大波汾气场较强,比较适合偏烈口感的汾酒爱好者。
在这三个系列产品中,出口汾系列和55°汾酒系列在平台做活动时都能卖出很好的性价比,而这也奠定了汾酒的民酒地位。
当然对于汾酒的民酒定位,与其酿造工艺有关,毕竟其工艺发酵周期短,贮存时间短,生产成本低,资金周转快,不过这一工艺也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其高端酒的发展。
当前的高端酒市场以浓香酒和酱香酒为主,其都是运用优质的糯高粱酿造而成,因此酒体醇和连绵,香气细腻丰富,尾味悠长,前中后段风格的一致感好。
相比之下,大曲清香酒是运用粳高粱酿造的白酒,因此酒体前段风格强劲,落口净爽,酒体主体香突出,丰富、细腻度不够,酒体不够黏稠、饱满,尾段收口净,格局不够长。
从某一方面,面对高端浓香、酱香酒,大曲清香酒主要是在酒体的强度和香气冲击力上取胜,不过在当前高端酒消费者普遍青睐糯高粱酒的环境里,粳高粱酒要想从中打开市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推动高端市场有一定的难度,但汾酒一直在努力。
青花汾酒定位于中端到超高端,其主要有四款产品,分别是青花20、青花30、青花中国装和青花50。这四款产品分别定位中端、中高端、高端、超高端清香型白酒。
我手上的青花20是20190514批次53°的酒。倒酒闻香,此酒香气有明显的上扬感,面粉气息比较突出,其是面粉气息、青苹果香、蜜香、豌豆鲜香、一丝陈香的复合香;
入口品鉴,此酒入口香气绽放感强,入口酒体微有强劲粉香带来的涩感,中段酒体有点偏甜,尾段收口净,毫不拖泥带水。整体此酒清香典型,尾净味爽。
但相比更高端的汾酒,风味有点单调,缺乏点缀。
之上的汾酒青花30在此基础上强化了青苹果香呈现,而这也让酒体显得清雅、愉悦。我手上的青花30是20180531批次53°的酒。
倒酒闻香,此酒香气面粉气息的冲击力较青花20弱一些,青苹果气息强一些,豌豆鲜香有所加强,但并不像17年青花30那么强,因此酒体香气整体还是侧重清的呈现,并不显得艳;
入口品鉴,此酒入口香气强劲,但并不冲,口感微甜,涩感压得很好。
酒体较连绵,格局较好。收口净,毫不拖泥带水。整体此酒在展现汾酒清香特点的同时风格略往商务口感上靠,酒体甜度略高。
青花中国装是一款千元以上的高端汾酒,现在的青花中国装在酒盒上有40的字样,其定位继承了原来停产的青花40。
我手上的这款是20190401批次55°的酒,倒酒闻香,此酒香气较青花30更显陈敛饱满一些,其蜜香、青苹果香有所收敛,陈香、面粉气息有所加强;
入口品鉴,此酒入口面粉气息强劲,冲击力强,口感甘甜,甜味很好的化开了酒体微苦和涩感。陈香很好的点缀其中,给酒体带来了复杂、细腻及老练感。
整体此酒是一款不错的高端大曲清香酒,其很好的将坛陈年份酒融入其中,用年份酒的陈香点缀酒体,增加其复杂及细腻感。
青花50是汾酒的顶级产品,我手上的这款是20201231批次65°的酒。倒酒闻香,此酒香气有明显的上扬感,面粉气息、青苹果香突出,陈香倒是较中国装弱一些;
入口品鉴,此酒入口香气霸道,冲击力强,青苹果香和蜜甜香很好的协调了面粉气息,使之不显得单调。入口口感风味均衡,到了中段甜味开始突出,使得酒体显得愉悦。
中后段有连绵之感,尾味较长,彻底咽下之后,收口净爽。
整体此酒展现了汾酒的强大气场,先入为主的强劲,小含一口香气便炸裂于口腔,而后源源的甜味压住了舌尖的辣感,使酒体不显得糙烈。
在我品鉴的各路白酒中,气场强的不在少数,但既有强大气场且不辣舌根的非常少,青花50是一款这样的酒。
相比青花中国装,此酒并不侧重那种陈敛、细腻的表现。
对于青花50,个人觉得其应该是用特优酒作为基酒并运用极致的调味酒勾调而成,也正是因为如此,其酒体强劲而不糙辣,在表现强大气场的同时也不失舒适、愉悦。
整体此酒是一款顶级的大曲清香酒,其品质水平在大曲清香酒领域几乎没有对手。
除了现在的汾酒,我也品鉴过一些老的汾酒。整体上,老的汾酒也是现在汾酒的特点,从某一方面,汾酒这几十年的酿酒工艺没有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