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公元1635年,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族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改定五族共和制:汉满蒙回藏,始有满族一说,但社会大多称为旗族或旗人 。新中国诞生后,才开始正式称为满族 。
满族的由来是什么?
满-通古斯语族是一个语言学概念,用来进行语言分类和历史演化的构拟。同一语族的语言,即是由同一种语言经漫长的历史演变分化而来。当然很有可能根据语言认为,现在的操满-通古斯语的民族的主体(注意:这里的主体指的是在文化层面上的主体,而不是由血统建构的群体的人口基数的主体,就像汉族的文化基础可以说是来源于夏商周春秋战国,江南岭南的大批上古的少数民族汉化,开始讲汉语,纳入到汉文化的体系中,但这些人从血统上并不一定与夏商周的华夏人存在直接关系)在很古老的时代是由同一群人分化而来,但是并不能将这个观点推及到整体。因为一个民族全部人口的来源绝对不是单一的,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会有部分人加入这个族群,被这个族群同化,比如清代被满化的汉八旗,也会有部分人退出这个族群,被其他族群同化,比如元代中原地区被汉化的女真人。这种“同化”包括但不限于血缘,更重要的是文化体系,心理素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他对自己的身份的认识等等方面。正因为血统只是区分“民族”间隔的一个不很重要的因素,因而不能用语言学的概念来代替民族学的概念。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现今的“满族”=中国大陆地区的身份证满族+除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自认为是满族的华裔
身份证满族=清末旗人+出旗了的旗人+自认为是巴拉人等一系列在清代未编入八旗的满洲土著-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赫哲锡伯等已识别为新民族原认为是满洲的族群-自我认同是蒙古族或汉族的原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在民国和建国初期因为各种政治运动等原因放弃满族身份的原旗人群体+建国后在民族识别工作和80年代恢复民族识别的工作中报称为满族的原被识别为其他民族成分
清末旗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被纳入八旗体系中的朝鲜人、俄罗斯人、锡伯人、回族人等等特殊的佐领
八旗满洲=明代女真+明代女真化的辽东汉人等其他成分-明代汉化或其他族群化的女真人-未被纳入八旗系统的满洲土著+清代抬入八旗满洲的其他成分
明代女真=元代女真+元代女真化的辽东汉人等其他成分-元代汉化或其他族群化的女真人
元代女真=金代女真+金代女真化的辽东汉人等其他成分-金代汉化或其他族群化的女真人(包括进入中原地区的女真人)
金代女真=辽代女真+辽代女真化的辽东汉人等其他成分-辽代汉化或其他族群化的女真人
辽代女真=渤海国的靺鞨人+渤海国靺鞨化的辽东汉人等其他成分-渤海国汉化或其他族群化的靺鞨人+未被纳入到渤海国范围内的靺鞨人。
满族的由来
满族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据文献记载,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于公元前一千余年即遣使向周天子进贡“楛矢石砮”。到了汉代,肃慎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代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国,这是满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公元12世纪,黑水靺鞨的后人完颜部落兴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这是满族先人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到公元16世纪后期,建州女真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温克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赫哲人、达斡尔人等,形成了一个以满族先人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努尔哈赤去世后,其第九子皇太极于1635年登基称帝,将农历10月13日定为颁金节,改后金为大清,把女真族改为满珠或满洲族。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为号召推翻清朝。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改定五族共和制:汉满蒙回藏,始有满族一说,但仍为较含糊的说法,社会大多称为旗族或旗人。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才开始正式称为满族。
满族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史籍中所记载的肃慎人。肃慎人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东临大海。到了周武王与周成王时,史书上曾记载他们进献过“楛矢石始砮”。在中国以后的史书中,肃慎即被称为“挹娄”。公元7世纪末,因为战乱一部分靺鞨人东迁,后定居于松花江上游、长白山之北,建立了“震国”,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以后便以“渤海”为号。渤海国被灭以后,黑水靺鞨向南迁移,《辽史》中契丹人称其为“女直(女真)”(《辽史》称“女真”为“女直”是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之讳)。此后靺鞨这一称谓便被“女真”所取代。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公推皇太极继承蒙古可汗大统,奉上“博格达·彻辰汗”尊号。这样,和蒙古人一直有着联姻关系(并被蒙古人认为有着同一祖源关系)的“满洲”民族得到了强大而真诚的盟友。而蒙古则将“灭明复元”的希望托付于他们的合盟。同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在此前夕,即1635年11月22日(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后金国汗皇太极颁布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命令。在这项命令中说:“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女真)。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自此以后,“满洲”作为正式的民族称谓被固定下来并统一使用。直到今天,满族将这一天视为自己民族的诞生日,称为“颁金节”。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清朝灭亡,满洲正式改称满族,成为中华民国“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成员之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