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汗解表,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2、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3、解毒,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
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核心功效
发汗解表、和胃消食、解毒
简介
豆豉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而制成。据记载,豆豉最早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传到海外。
功效与作用
1、发汗解表,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
3、解毒,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孕妇、湿热气虚者、体寒瘀血者、胃虚易呕者、动脉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患者
不宜同食
1、黄芪, 豆豉不能和黄芪一起吃,不仅降低了豆豉的营养价值,也降低了黄芪的药用价值。
2、党参, 豆豉和党参不能一起吃,同食会削弱党参的药性,而且也会阻碍人体对营养的正常吸收,对肠道也会形成一定的刺激性。
3、阿胶糕, 豆豉和阿胶也不能一起吃,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阿胶是很多女性朋友非常喜欢吃的一种滋补食材,但在吃豆豉时就不可以吃阿胶。这两种食材混合到一起,不仅会降低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食用前要充分加热,不要食用变质或发霉的豆豉。
食用方法
1、豆豉蒜蓉蒸扇贝
扇贝洗净、腌好后,将豆豉和蒜蓉涂抹在扇贝上,上锅蒸5-7分钟即可。
2、豆豉蒸腊鱼
腊鱼切块浸泡,洗净沥干,蒜切碎;锅里热猪油,葱、姜爆香,加入豆豉辣酱,小火翻炒一下;加入腊鱼,调入少许料酒翻炒均匀即可关火,加入蒜碎拌匀,倒入盘中,再上锅蒸40分钟即可。
豆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医认为,淡豆豉性味辛、甘、微苦、寒,入肺、胃经,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等,此外还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凡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
淡豆豉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散里面就有淡豆豉,对于发热、头痛、咽痛、咳黄痰的感冒患者来说,用银翘散治疗,效果比较好。
扩展资料
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传到海外。日本人曾经称豆豉为“纳豉”,后来专指日本发明的糖纳豆。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欧美则不太流行。
制作豆豉经发酵外,加盐、加酒、也有加辣椒与香料的,因制作原料及技法的不同,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淡豆豉、辣豆豉、姜豆豉、甜豆豉、香豆豉、臭豆豉;按技法分有干豆豉、湿豆豉、水豆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心烦胸闷,煮淡豆豉
评论列表